不知不觉已经离开西州快半月了,当高大的雁门关关墙映入张拯的眼帘时,张拯的精神罕见的恍惚了几下。
迎接使节队伍的人是雁门关守将田征。
不过这一次赵德楷却没有打算在雁门关休整,拒绝了田征的挽留之后,一行人再次上路。
入了关内,临近五月的景色就令人心旷神怡了,无边无际的黄沙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意盎然。
大唐时期的大河两岸,是成片的高大密林。
大河水浑浊,湍急,但也孕育了大河两岸无数的百姓。
自金城入陇右,庄稼已经开始形成规模,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良田,总是能让每个人的心中不自觉的充满了希望。
每走一路,张拯还会下马看看庄稼的长势。
其中主要是观察麦子的长势。
大唐初期,百姓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还是粟米和大豆。
但随着从真腊引进的三季稻在岭南地区大规模的开始种植。
没了饥饿之忧的唐人们,也逐渐的开始种植小麦这种产量没有豆类高,但口感丰富的粮食了。
而许多面食,也逐渐从唐人贵族家中才能吃的上的现状,变成了普通唐人餐桌上的主食。
观察完这一切,张拯心中大致有了点数。
历数张拯这些年立下的功劳,大到开办书院,发明火药立火器局,小到发明马蹄铁,发明新式军粮。
从真腊引进三季稻似乎是最不起眼的一桩。
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谁能想到,当初只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在岭南试种的粮食,如今会成为大唐各地官仓里的主要储备粮食。
也正是因为有了高产的三季稻作为底气,百姓们才敢放弃自己种植了一辈子的小米和大豆,转头去种口感更好但产量低的麦子。
一路从陇右看到了陈仓,张拯才结束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