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秦锋三人的奏章才刚送到京师,当即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朱棣暴怒之下,暖阁遭了殃,到处都是一片狼藉。
身边那些伺候的小内侍们全都遭了无妄之灾,轻则被一顿臭骂,重则都受了不轻的拳脚。
姚广孝已动身前往北平了,朱棣身边能说上话的也就只剩郑和了。
虽有内伺不得干政的规定,但郑和在朱棣那里完全是亲信的分量。
郑和默默把暖阁收拾齐整,又给朱棣倒了杯茶,劝慰道:“陛下当保重龙体,天大的事情总归有解决之法的,现在再怎么难总归是要强过靖难那几年的,那几年那么难都能过来,这就更不算什么了。”
朱棣之前就把该发的脾气发完了,在郑和出言相劝后,虽没端起茶杯,却也手撑在桌上,心平气和问道:“你以为当下之事该如何行动?”
郑和是个干脆磊落之人,既朱棣问出口,他也没说多余的废话,直接开口道:“奴婢觉着当务之急是要像秦侍讲那样,昭告出去说是有人冒充,假借建文之命射杀马匪头子马文彬,务必让人以为,建文是陛下亲侄子,任何人不得破坏建文之名,可以此为由头追查行凶者。”
朱棣现在冷静下来,怕是早就想好该怎么做了。
之所以出言询问,也只不过是要综合郑和的意见,来精进自己的想法。
“你以为行凶者会是建文吗?”
朱棣身边亲近的几人,谁都知道建文皇帝活着的可能性会很大。
找到建文皇帝遗体后,姚广孝曾对那具遗体进行了大致检察,那遗体年纪应不足二十岁。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建文皇帝已经二十六了。
郑和作为知情者的其中之一,点头应道:“有这个可能,马文彬为借笼络之前靖难时的残兵败将借了建文之名,但他所为确实实实在在在败坏建文的名声,建文若想有所行动是需要民心的,在刑场上出手,无疑是为自己扬名的一个绝佳之法。”
除了建文余党,可没人愿做如此出力不讨好之事了。
朱棣埋头沉思,良久不曾出言。
之前之所以那么发脾气,自显然是想到了郑和所言的那些可能性。
现在的沉默不语,不过是酝酿之后的行动方案。
既开了口,郑和也就直接一鼓作气,把下一步的意见都讲了。
在朱棣沉默中,郑和开口道:“奴婢当加紧搜寻建文余党,他们都能在北平搞出如此哗众取宠之大事,朝廷若不能逼迫些搜寻,只能是让建文余党更加猖狂的。”
建文余党在朱棣的大本营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朱棣仍没有任何行动,建文余党不敢把朱棣当做好欺负之人,也会觉着是抓到了朱棣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