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明光复给全世界带来的武器革新,第二次俄土战争的战争规模可谓是相当的庞大。
双方在巴尔干地区投入了总计三十万人的部队,数千门大小火炮,以及数万骑兵。
沙俄方面为了应对奥斯曼帝国的骑兵部队,甚至将其一直部署在东方,用于防备大明的骑兵也给抽调了回去。
奥斯曼由于是大明的盟友,早早的便和大明拉上了关系,是故从大明这里得到了不少的先进武器,甚至是军官团的入驻。
短时间,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实力大增,压制住了沙俄方面。
但是,随着东欧诸国的下场,奥斯曼帝国也开始变得捉襟见肘了起来。
大明这边在立场上确实是偏向于奥斯曼没错。
但在这个时代,远隔万里的距离,大明的立场偏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的作用。
因为,大明无力将军事力量投送到万里之外的巴尔干去。
而没有军事力量下场的偏向,说白了就是在打嘴炮。
至于说军官团……
军官团是去看热闹,涨经验的,最多也就是帮着奥斯曼帝国的指挥官出出主意,压根不会上战场好吗?
甚至可以说,即使奥斯曼帝国战败,大明的军官团也不会有事。
沙俄方面即使抓到了大明的军官团,最多也就是向大明勒索一笔赎金,然后礼送出境,不可能真的把大明的军官团怎么样的。
因为,如果沙俄敢拿大明的军官团做法,那就是逼迫大明下场。
大明确实无力向巴尔干投送力量,但中亚方面大明还是可以插一脚进去的。
而军火贸易方面……
大明虽然立场偏向于奥斯曼。
但在金钱面前,立场不重要。
大明的军火基本上属于是给钱就卖,不管你是谁。
奥斯曼能拿到的武器,沙俄那边只要加价,同样也能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