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回 作坊生意

云老板撤离集宁后,四爷又处于失业状,大家商议后决定照四奶奶的意思,开一个粮食加工作坊。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

两家人,用两辆花轱辘车搬到早已访查好的小四合院。

这是个不大偏僻,又在城里的一个四合院。坐北朝南的五间正房,主人住了三间,另两间,一租给双目失明的刘双蛋,一租给会裁剪的马喜夫妇。

东下房四间闲置。

张谢二家租住西下房四间,两间做卧室兼厨房,两间稍做改造,一为炒锅房,一为碾房。

南面也有更小的两屋,张谢二家租下来做为生、熟粮仓库。两辆花轱辘车,一辆停在库房前,一辆停车大门外。

这个小作坊,主要是加工莜麦,从收粮,到炒麦,到碾面,再卖莜面,一条龙工程。谢张二家总算有了自己的事业。

有的客官也许不知道莜麦莜面为何物,也不知其吃法,下面引经据典,以及当地传统,对其稍作介绍。

燕麦,原产欧洲,传入中国稍早但不详,真正可靠的最早燕麦栽培记录始见于12世纪的西夏文碑刻,之前汉文典籍中的“燕麦”都只是野草而已。燕麦虽是舶来品,但在中国境内得到了进一步驯化,它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出现了稃片和籽粒结合松散、容易除去的“大粒裸燕麦”,《中志》定其为独立物种莜麦,目前的证据表明,莜麦最可能起源于山西省北部到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

而集宁,正是上述起源的中心地带。

相传,汉武帝时期战事不断,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骚扰汉地,造成了大量的人畜损失,人民苦不堪言,正常的生产生活无法继续。消息传到中央,汉武帝大怒,随即命大军前去征讨。可是游牧地区的匈奴大军忽东忽西,作战不定,给汉军造成极大损失。军队屡战屡败,加上汉军的补给全靠长安从内地及各郡征调,补给环节薄弱很容易遭到打击。而游牧民族的骑兵,靠掳掠为主,随军自带干粮,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勇,令汉军十分头痛。于是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以供军需,并从各郡征调大批劳力调往当时的河套地区,使汉军的实力大增。当时别的农作物在当地产量有限,大量种植,此种一经播下,生长迅速产量很高。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亲自率众到河套地区,犒劳三军,并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从此,这种谷物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归化城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乾隆年间,莜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

20世纪50年代,朱德总司令两次来察哈尔视察,都主动要求吃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说过莜面是“张家口三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将士的伟大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

莜面的做法和吃法:莜面的做法、吃法很多,风格各有千秋。可加工成鱼鱼、拿糕、饺饺、丸丸、饨饨、拨面、山药扁鱼子、栲栳栳(窝窝)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饼、煮鱼、炒面、糊糊、燕麦片、方便面等。不仅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销的名牌产品。莜面是中华食品中惟一的“三熟”食品。一曰炒熟,在加工前,用大锅放上清水把莜麦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炒熟后才可上磨,加工成面粉。二曰烫熟,莜面的和法是用开水烫熟和好。三曰蒸熟,是指把做好的莜面食品用蒸笼蒸好后,蘸上特制的盐汤或羊肉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