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视水稻为自己的孩子,头顶烈日天天下田。
只要水稻还在生长期,就必定每天观察,就算眼睛刚做了手术、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他也从不缺席。
终于,在观察了14万多个稻穗后,他和团队中的人找到了6株不育株。
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自此,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粮食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然而,因为一场暴雨,之前种下的稻苗都被人拔下来了。
甚至还有人恶意诽谤:“秧苗定是他害怕实验不成功,自己拔的。”
很多人嘲笑他的坚持,袁隆平却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决不会退缩。”失败和污蔑没有将他击败,反而让他变得愈发坚强。
1974年秋天,袁隆平终于育成了中国第一批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表现出很大的增产优势。
普通水稻亩产只有200多公斤,而杂交稻亩产一般都超过500公斤。
袁隆平成功了,那年,他44岁。
为了研究水稻,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光也寥寥无几......
袁隆平用珍贵的青春岁月探索杂交水稻的大门。
他走过了生死边缘,经历了迷惘与伤痛,遭受过讥讽与恶意,他深知自己的痴心是对的。
1976年开始,全国推行杂交水稻。
到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他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凭借着这颗宁静而坚韧的心,袁隆平历经暴风雨般的挫折和困境后,完成了自己多年来的愿望,不让人们挨饿。
他还给自己设立了三个任务,高产高产超高产,研发出海水稻和第三代杂交水稻,一秒都耽误不得。
“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我把这个梦称为禾下乘凉梦。这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
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
这是袁隆平说过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这当然也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
喜欢华夏群雄异世论武请大家收藏:()华夏群雄异世论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