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成听完张汤关于鬼影杀手一案调查结果的转述,才知道了为何天子如今有了从太皇太后手中夺权的信心。
当然,张汤与他说明的调查结果,乃是已经心照不宣地将细节添油加醋,删改修饰了一番,使得他的转述,无处不在含沙射影,暗指太皇太后违法擅权,迫害恐吓朝中重臣!
宁成本就是天子手下的鹰犬,对于煽动造势,左右朝臣这等操作并不陌生。他听罢张汤的话,又在心里盘算了片刻后,才自信满满地开口道:“若是真如张汤所言,那么太皇太后此举确实并不得体,看来她老人家是该到了留在长乐宫中安享晚年的程度了。至于群臣如何去想,陛下放心,有臣在,定能让群臣对支持太皇太后一事多加考量,最大限度地为陛下所用。”
而这正是天子将宁成召来的目的,得到心腹的承诺,天子更是满意,对宁成说道:“那就有劳内史了!”
宁成赶紧谢恩道:“陛下严重了,这是微臣的本分。”
天子点点头,他眺望了一眼长乐宫方向,又转头看了看未央宫正殿内的御座,一时之间,甚至感觉那御座都格外的真实了几分……
时光流逝,时间转眼便过了三月光景,整个长安城也告别了夏日,渐渐步入了微凉的初秋。
对于城中居住的百姓而言,日子并未因为新君即位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盛夏与初秋的唯一区别,恐怕只有身上衣物的薄厚与多少。对于百姓而言,这周而复始的平凡日子,便是最值得他们庆幸的循环。
相比较百姓的平稳有序,这三个月的朝堂,却如同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危险湖面一般,随时都有可能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对于朝廷的各级臣工而言,太皇太后与少年天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早就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可毕竟这两位天下之主乃是亲祖孙,虽说意见相左,可也是一向是相安无事。然而,这三个月,却是风云突变,先是朝廷内传出了太皇太后对魏其侯与武安侯不满,因此暗地里派高手下狠手,杀害了丞相府与太尉府内的重要人士姚益与田簋,更有好事之人,已经背地里将窦婴与田蚡比作了十多年前的晁错与袁盎,说他二人得罪了窦老太后,恐怕即将要大祸临头。
本来,这传闻虽然甚嚣尘上,也并非所有人都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丞相窦婴不论如何,还是窦太后的亲侄儿,正常想来,怎么说窦太后也不能身在晚年大义灭亲,将未来窦氏一脉的支柱完全摧毁。然而,关于鬼影杀手一案幕后主使乃是太皇太后一事的传闻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消散,而是越传越广,越传越真,久而久之,便是之前完全不相信此等消息之人,也不禁心生疑惑,暗自心道,难道这太皇太后真的年老昏聩,才行此险招?
这世间之事往往就是三人成虎,一个消息即便是完全虚假,漏洞百出,也会随着芸芸众口越传越真,让人不得不信,更何况连月来针对太皇太后的传言,乃是内史宁成精心炮制的,其严谨周密程度并非其他虚假信息可比的。
除此之外,朝廷的政治动向也仿佛在给这诡秘的传闻添油加醋一般,将那全天下最为尊贵的祖孙两人间的矛盾之火越燃越旺。几月来,天子仿佛对他的新政更有自信一般,推行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远胜年初他初登大宝之时,而本就支持天子政令的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丞相魏其侯窦婴与太尉武安侯田蚡等四人,更是拼尽了全力,支持天子施政,一时之间,仿佛大汉的国本已经即将从黄老无为之治,变为王臧赵绾所信奉的孔孟儒道。
然而,相比于天子一派如火如荼的政治改革,最为尊崇黄老学说的太皇太后却完全隐匿了自己的声音,仿佛完全放弃了朝堂,将权柄完全默许给了天子一般。
两派鲜明的对比,让本就如猎犬般“嗅觉”敏锐的臣子们嗅到了一丝别样的气氛,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太皇太后已经在权力的斗争中败给了少年天子,未来的大汉王朝,当家作主之人,必是皇帝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