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受记者采访

经请示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同意他们采访你,请你实事求是地就临元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接完电话,张岩心想,《华夏法治探讨》杂志记者采访他,却通过省委和省委宣传部,说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越来越纷繁复杂,传统的经济管理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夜已经很深了,张岩放下平时必读的经济管理书本,开始认真研究法律和法治。

第二天上午10点多钟,张岩同《华夏法治探讨》杂志的两位记者见面了。

两位记者,一位是毕业于燕京大学的法学博士,是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

一位是华夏政法大学80年代中期毕业的法律女硕士。

见面之后,女硕士说:“张书记,我们这次到临元来,并不是一般记者的新闻采访,而是想和您共同探讨、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

张岩严肃地说:“关于法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你们二位是专家,而我只是华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地方县官员,还不能说对法治有多深的见解,只能就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感受,谈点个人见解。”

博士说:“这也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感谢张书记接待我们。”

硕士说:“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在法治上迈进了一大步。

但是,有些单位家长式作风依然很严重,对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张岩说:“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经历人治、人制、法制、法治的不同阶段。

任何法治行为的主体一定是人,只有人治的经验上升为制度,并通过法定的程序固定下来,最终才能达到法治。

没有哪一个社会是纯粹的人治或者纯粹的法治,政治的运行实际上往往是在一种中间状态下进行的。”

博士问道:“张书记,现在网上对您的一些做法持有不同观点,恕我直言,您是否认为您的这些做法带着严重的人治色彩呢?”

张岩坦然一笑说:“也许这个问题才是你们此行的真正目的。老实说,我也经常反思我的做法。

比如让罪犯亮相,比如让全县干部群众义务劳动修路,比如小城镇建设问题,比如推行上级的干部使用制度等等。

有的这些做法确实带有强制性,带有人治的色彩,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了加快解决遗留问题,只能通过人治来实现法治。

法治的行为主体是人,是广义人治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上没有离开人操作的法治……”

硕士问道:“网上说您是反腐铁腕人物,您到临元之后,不仅进行‘三禁一打’,还进行了反腐败斗争,一举抓了1名副地市级领导、6名处县级、几十名科级干部,您自己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张岩说:“社会治安是老百姓生活保障的基本诉求、人民需要一个祥和的生存环境,这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声音,这不是对哪一个人的做法的否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