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君王死社稷,你杨一清就不怕我扭头把这话告知皇帝,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但再一想,现在杨一清奉皇命领兵,似乎真有资格这么说,如果张璁跑去皇帝那儿挑拨离间,那大明还没等跟来犯之敌开战,就要先闹出君臣不和来,那才是真正的大难临头。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其实这是老朽以多年从军经验推测出的最恶劣的情况,只希望老朽是在杞人忧天。秉用,一切就看你的了!”
杨一清说完,随即点齐兵将,就此上路。
……
……
监军太监乃提督东厂太监黄锦。
皇帝给了杨一清统领兵马的权力,对其却做不到完全放心,调拨兵马却还要限制杨一清用兵,尤其是在对西北兵马调度上,皇帝尽可能让随军勋贵协同领兵,把军权划拨到不同的人手里。
杨一清出京师后第一次召集众将官议事,就发现皇帝简直是在乱来。
好在杨一清也不指望能在正面战场上把敌人击败,他的主要任务是堵住敌人的进兵路线,用拖延战术消耗对手的物资,或者让对方感受到大明君臣誓死一战的决心和勇气,逼其知难而退。
杨一清觉得,眼下正好是十月份天气转冷的时候,如果敌人物资保障不足,这么拖延下去,那大明取胜并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但他还是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大明这边整军完毕,朱浩就没必要再让兵马停留不前,下一步就是从天津卫一路往京城开进。
其实大明方面修造堡垒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朱浩知道,用黄火药制造的炸弹,轻易就可以把堡垒给摧毁,反倒是明军沿途挖掘壕沟堑壕比较麻烦,毕竟阵地战难打乃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大明既然派出兵马前来抵挡,那他打硬仗震慑大明君臣的途径有了,朱浩可以放开一切,指挥兵马往京师推进便可。
三天时间。
朱浩所部距离京师已不到五十里。
朱浩麾下,先头部队拢共不到一万人,面对的是杨一清临时筹措出来的十万大军,这几乎是京营和京师周边所有能抽调过来的兵马的极限,而西北各边镇的部队还没有抵达,如果全数调来可能有十七八万的样子。
但所谓的十万大军,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两万上下。
朱浩所部推进速度非常快,而且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阻碍,全都是以射程极远的火器招呼,最后的结果便是……杨一清派出的前军,大概一万多骑,交战不久便溃败,随后各路人马无心恋战,拔腿转身就跑。
十万兵马折损可能也就一万上下,但却没有将官敢正面迎敌,最后杨一清无奈之下,只好把战线龟缩到了京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