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失去

老关和牛志华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庭终于迎来了新的生命。结婚第二年的冬天,老关和牛志华有了第一个女儿——关润雪。关影和给大女儿起这样的名字主要是为了纪念塞北那片让人难以忘怀的冰天雪地。

第四章白艳燕出尔反尔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关影和与牛志华有了女儿关润雪以后,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紧巴,全国经济开始进入“紧急状态”——三年自然灾害。关润雪生下来只有四斤多一点,邻居见了都说瘦了点儿。牛志华把女儿紧紧地裹在襁褓中,孩子露出的小脸上,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多好看啊。关润雪像她妈妈,爱笑,笑的时候,两个小酒窝浅浅的,小嘴角弯弯地翘着,有时小嘴就那样抿着,嘴里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二叔关焘放假回来喜欢到大哥家玩儿,喜欢给关润雪买吃的,喜欢抱着关润雪玩儿,喜欢闻关润雪头上的奶味儿。每到这个时候,关老妈妈总是爱笑着说小儿子关焘没出息,说关润雪头上的味儿“好臭”。全家在这个时候就会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关焘在学校学习很努力,没事儿爱看书,爱和同学们交流,爱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没事儿就给大哥写信。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中午关影和回到家脸色很不好看,牛老妈妈看他不对,问他哪里不舒服了,他尽量掩饰着,吃饭时没有多说话,怕一不小心哪句话不对让细心的牛志华给看出来了。牛志华以为老关累了,也没有打搅他,中午牛志华奶完孩子,收拾完家务活儿,就径直上班去了。老关推口说自己头有点儿疼,独自躺在床上想了很久,雷打不动的午休就这样被人给搅和了,下午只好打起精神到单位上班。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静得让人崩溃。关影和就这样和自己熬着,憋屈了一下午。

晚饭后,老关在家里继续保持着少有的沉默,让牛志华有些诧异,试探了老关几次,老关两眼发直都在走神,牛志华觉得老关心里有大事儿。洗过碗,牛志华一直站在厨房里一动不动,听着老关在里屋的动静,遗憾的是老关一晚上都没有发脾气,一直躺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书。牛志华只好走进里屋,装着收拾房间,扫地的时候,故意碰了碰老关,老关看着书,没搭理牛志华。牛志华只好抬头看了看外面,门口牛老妈妈正抱着孩子,用手轻轻拍着关润雪的背,孩子嘴里正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关润雪快会说话了。牛老妈妈也看着牛志华,两人都没说话。

“老关,挪挪脚。”牛志华故意使劲用扫帚碰了碰老关的脚。

老关没说话,看都没看牛志华一眼,站起来把书放好,走了出去。老关走到外屋,凑到牛老妈妈跟前,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孩子笑了。对着爸爸,小润雪笑得很甜,老关心里一酸,顺手把孩子从牛老妈妈手里接了过来。逗了一会儿孩子,牛志华开始扫外屋了,老关赶紧把关润雪放回到小竹床上。牛老妈妈刚好把开水给孩子拿了进来,老关也没看,又走到里屋去了。

扫完地,关润雪也在外婆的催眠曲中打着呵欠,头一歪睡了,牛志华正好悄悄地走了出去。

牛志华回来的时候,顺手把晾在外面的几件孩子的衣服给收了,然后走进里屋翻着被子,想趁这几天天气好把被子也换洗了。她一边慢慢地整理着,一边静静地观察着老关。

关影和有气无力地翻着书,心里想着今天的事儿。

里屋有一道窗,天热的时候关影和会打开窗,再向里就是一道高高的围墙。

关润生有几次放学早,没事儿悄悄地爬到围墙上去,站在那高高的围墙上,好奇地向外望去。下面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刚好没人,有好多的簸箕,整整齐齐地放在长板凳上,这些簸箕跟家里的不一样,是那种很大的,方方的,两个长条凳才能放上一个簸箕。簸箕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绿色的东西,关润生看不出来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觉得好奇怪。下面的院子最靠外的一排被人搭了一圈棚,是有人用石棉瓦在砖墙上盖的。棚里也放了好多的长条凳,凳子上也整整齐齐地放着簸箕。

远远望去,关润生觉得这个小院子和童话里的世界像极了。

有一次,关润生看得不过瘾,连磨带蹭地翻了下去,他很想弄清楚簸箕里放的是什么。

院子里除了这些簸箕,其余空着的地上还放着像小时候看过的刘文彩地主庄园里的鼓风机一样的木质机器,摇摇生锈的铁棍做的手柄,可以听到“吱叽吱叽”的声音;还有些大的木桶,木桶里空空的。

棚不太高,关润生手伸直、踮踮脚可以碰到。

棚子的尽头是一道小门,门紧锁着,像是一间小屋的门。小屋也没有窗户,从院子里看不到里面有些什么。

天气很好,阳光懒懒地照着大地。

关润生开始认真研究起簸箕里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绿色的灰做的,比挂面粗得多,有铅笔那么长,最好玩儿的是最下边一截儿,中间露出来细细的竹签,竹签有钢笔帽那么长。这些东西是可以吃的吗?关润生觉得不像,如果是可以吃的,不会有那么多灰,这些灰肯定是不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