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返京

先说海水养殖,当年度蓝桦是自掏腰包要求本地渔民禁渔养海的,后来又圈养海带、蛤蜊等,中间也要施肥。

因这种举措前无来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诱惑,根本没几个渔民愿意花大力气尝试。

光这一项,度蓝桦每年就要投入近千两。

至于女学就不用说了,是个花钱的祖宗,相当于每年白养着几百个人吃喝拉撒;又有医院,目前阶段还是出的多进的少,遇见穷苦人家,干脆看病抓药养病全包。

大禄朝如今并没有后世政府医保的概念,即便肖明成有意划出公款贴补也是杯水车薪,大头还是度蓝桦自己掏。

就着两个地方,每年她都得砸进去万把两银子还嫌不够。

这都只是明面上,私底下的各项贴补就更不必说了。

虽说后期可能回本,但光前期投入就是肉眼可见的长期而持久,有几个能坚持下来的?

中间但凡资金链一断,管你前期多么艰难用心,全都拉倒。

所以说,现在愿意跟风效仿的基本都是冲着政绩和名声去的,根本没想这么多,谁知一试水发现完蛋:他们哪儿来这么多银子?

正常情况下,遇到这种要掏钱的事儿九成九离不开从本地商贾身上扒皮,可人家也不傻。

这样的长期投入不同于架桥铺路,随便丢一笔银子,一年半载就见成效,鲜有大商贾愿意长年累月做这样的善事。

就算有,也未必能跟地方官尿到一个壶里去:谁都想要名声,可大头肯定还是当官的。

况且官员三年一任,说不定上任政绩没等做出来就走了,来了新任还得从头开始……人家做买卖的也不容易,没得到最后官员、善事两层扒皮,还什么好儿都没捞着,图什么呐?

干脆不掺和。

而官员身份敏感,若说掏不出这么多银子吧,那是扯淡;可若真掏出来,又从哪儿解释来路……

最后真经受住重重考验搞起来的,除了云汇府之外,也不过两家而已。

另外,因为这次返京还有肖家二老和肖知谨,就不要再住到度家去,度蓝桦就托人提前在京城租了一处宅院。

京城寸土寸金,又要住得近,随时听候宫中传唤,自然比不得府衙宽敞。

不过好在他们人口少,又都不是特别讲究排场的人,倒也住得下。

就为了租房子的事儿,肖明成几乎把自己的小私房掏空了,好歹估摸着时间能熬到正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