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咱们大兴军不是吃不得苦的老爷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是咱们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关键,也是咱们必须传承下去的传家宝!”
“一不怕苦,就是做事情不要挑三拣四,有困难要想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畏难不前。二不怕死,就是要有奋不顾身牺牲的精神,这是一种境界。当艰难险阻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要勇于挺身而出,这才是不怕死的精神。”
“没有这样的精神,大兴军不可能取得现在的胜利!如果失去了这样的精神,大兴军的辉煌就不会长久!诸位,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总是躺在以前的功劳薄上混吃等死……”
李元利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语,犹如当头棒喝,让议政殿内原本有些飘飘然的文武将官们都清醒过来。
自从大兴军歼灭鞑子残部,朝鲜国请求撤藩内附之后,大兴军的文官武将们都觉得天下已经太平,而他们是新朝的开国功臣,现在应该轮到他们享福了。
虽然朝廷法度森严,大臣们不敢以身试法,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潮已经开始在朝堂上下弥漫。
通过长顺掌控的密探,李元利对这些情况自然是了解得一清二楚,但现在大臣们还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也只能借这个机会敲打敲打,希望能够将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刘体纯刚才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
自古以来,云南以及云南之南的极边之地就被人认为是最恐怖的烟瘴之地,常用作流放犯人,中原人无不谈之色变。
东汉年间,交趾郡首领征氏姐妹叛乱,大将马援奉命率大军征伐,历经苦战,虽说平息了叛乱,但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大约有一半人死于瘴毒——“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
明永乐年间,安南胡氏篡位,永乐帝派张辅率三十万大军征伐安南,经过两次大决战后将安南重新纳入中国版图,但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明朝前期的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和安南人正面作战伤亡并不算大,但由于安南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明军将士因疾病死亡的士卒却越来越多。
安南问题彻底成了明朝的鸡肋,但这个问题又不得不解决。最终,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下令放弃安南,全线撤军。
截至明军全面撤军之时,明军的实际控制区只有安南北部地区,而兵力也从三十万锐减至八万余人,二十余万大明忠骨永远留在了安南。
“西南瘴毒确实为害甚烈,但却并非没有应对之法。”
“瘴毒可怕之处在于其无孔不入!但其传播,无处乎通过蛇虫鼠蚁和饮水食物。假若咱们能用药物防止蚊虫叮咬,穿长统雨靴防止蚂蟥吸血,而且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的食物,瘴毒又如何能够侵袭?”<!-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