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迟疑道:“明军虽人数较少,但百战百胜之名岂是浪得,而黄须儿亦是孤注一掷,此战不好说。”
皇甫方回从旁道:“主公应立即出城,助明王击破晋军,将功赎罪。”
“哼!”
陶瞻哼道:“将什么功?赎什么罪?俚僚哗变,又不是家君指使,再退一步说,若非明军南下,俚僚怎会哗变,与其将生死交于人手,不如自己掌握,阿翁,应趁明军尚未来齐,速出兵助司马家击杀明王!”
“世子,你这是把主公往死路上逼!”
皇甫方回厉斥道。
“呵~~”
陶瞻呵的一笑:“你是安定皇甫氏出身,投杨彦之与投家君无甚区别,你若真有才能,杨彦之能给你的更多,而家君能给你什么,不过一谋士罢了,难怪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家君出降,原来早存了攀高枝的心思,正如孙吴,张昭降得,孙仲谋降不得!”
说着,便转回头猛一拱手:“儿请阿翁斩了此僚,以防肘腋生变!”
“你……”
皇甫方回气的浑身发抖,却并未驳斥,他扪心自问,是否存了投效杨彦的心思?
他没法否认!
皇甫方回之所以投陶侃,是因他出身于西北安定,连关中、中原士人都不放在江东眼里,更何况他来自于荒僻的西北?
曾经他也是建康流浪士人中的一员,多方投递,拜见无门,反而把不多的资财耗了个干净,在走投无路之下,才投了陶侃,而今杨彦即将一统天下,投了杨彦,前程才更加光明啊,因此在潜意识中,他不停的劝说陶侃投降,就是为了有个立功的机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自觉无可厚非,更何况为陶侃出谋划策多年,他认为自己对得起陶侃了。
“够了!”
陶侃却是厉喝一声,制止住了双方的争吵。
“阿翁,拖延不得啊,明军越聚越多了!”
陶瞻又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