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4章 郁闷的忽必烈

但唯独有一个人例外,那便是忽必烈。

忽必烈自小勇武,七八岁便能骑马开弓射杀狐兔,而且还非常孝顺,因此铁木真也很喜欢他,还特意请了许多学识丰富的汉人儒生教他学习中原文化,而长大后,忽必烈更是招募了大量投靠过来的汉人幕僚,不仅学习三纲五常这些伦理,而且对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非常热衷,读了大量的儒家书籍,在蒙古贵族当中,忽必烈绝对算是一个异类,对中原文化非常熟悉。

正因为如此,在金国投降之后,忽必烈被蒙哥任命为管理汉地事务的最高官员,大宋宝佑元年,蒙哥将京兆分封给忽必烈治理,忽必烈在长安建衙,并且协助征讨吐蕃和大理。

如今吐蕃和大理早已臣服,就只剩下了偏居江南的南宋小朝廷。

这次蒙哥汗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征讨大宋,在所有蒙古人看来,苟延残喘的大宋将在没有任何抵抗的实力和机会,绝对会被一举荡平。

而作为总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自然也把眼光放放在了自己管辖的领地上。

当初蒙古大军在金国兴高采烈的烧杀抢掠,而且到处屠城焚城留下大量破败的城池,绝然没有人想到今天这些城池都成了自己的国土。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昔日这些破败的城市也慢慢恢复了一些元气,但相对于往日大宋和金国治理下的繁华来说,完全堪称目不忍睹。

特别是昔日的金国都城燕京,眼下依旧还是一片破败的瓦砾和残垣断壁,人口也堪堪只有十万规模。

忽必烈熟悉中原文化,也喜欢中原,而且燕京地理位置重要,扼燕山和长城,是关外进入中原的闸门和关口,因此燕京在忽必烈看来必须要牢牢守住,而要守住燕京,那首先必然是要将它修好。

而眼前破败的燕京城,却是蒙古人自己一把火烧掉的。

因此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寒冬,忽必烈来到燕京,带着一些汉族幕僚,招募了一些熟悉建筑的汉族工匠,日夜讨论和完善燕京城的恢复工作,只等商量好之后,等到蒙哥汗彻底征服大宋,然后他便会上奏蒙哥汗,希望自己能够驻守燕京,以守护好这条通往漠北草原的咽喉要地。

至于蒙哥汗可能会死在这次征讨大宋的战争当中,不说忽必烈,所有蒙古人都从来没有想过。

而这次蒙哥出征不仅没有让他带兵随行,甚至也没让他回京师和林,这也让忽必烈耿耿于怀,心里郁闷不已。

因为心里头不爽,加上他也急切想了解蒙哥征讨大宋更多最新消息,因此便忍不住借巡视领地的借口从滞留的开平来到燕京,一边商讨修复燕京,一边不停安排人打探蒙宋战局的变化。

忽必烈来到燕京已经两个月,燕京的修复工作还在继续纸上谈兵,但蒙宋两国的战况却日夜不停传来,而这些消息也让忽必烈慢慢变得焦虑起来,因为蒙哥亲征的举动并不像开始想象的那样顺利,反而是障碍重重。

首先是蒙哥亲率的十万精锐攻打四川不利,因为不熟悉重庆复杂的山河地势以及不擅长攻城,如今十万大军还被宋军牢牢的阻挡在重庆一线,眼下已经两个月毫无进展。

而攻打两淮的塔察尔五万大军更是无力,从三月到十月,足足半年时间被宋军阻挡在荆山一线,伤亡数千人但却寸步难进。

大宋虽然偏居江南,军队战斗力不强但却繁华富庶,在自己家门口作战,各种军需粮草供给充足迅速,如今半年过去,各地调集的援兵也源源不断的往四川、荆襄和两淮前线补充,若是四川的局面打不开,若是拖上三五年,说不定会功亏一篑。

虽然忽必烈自己没能带兵作战,但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如今的中国北方虽然已经落入蒙古手中,在他的治理下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只有忽必烈自己知道,蒙古高层和贵族都太轻视北方的世侯了,一旦这场战争拖上三五年,劳师远征的蒙古大军后勤的压力极大,而这些汉人世侯也并非全都对蒙古忠心耿耿,其实心怀异心的不少,一旦战况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说不定这些世侯会趁机作乱,与南边的大宋勾结在一起反叛,到那时自己作为总领漠南汉地的总督,恐怕会被诟病,对将来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