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开着城门弹琴的诸葛亮,饶是以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也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
因此他想,城内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
其实,司马懿开始也有些怀疑诸葛亮虚张声势,设下空城计来诓骗他。但通过对诸葛亮的微表情观察,诸葛亮不像故作姿态,尤其城内城外太平静,这不正常。莫非诸葛亮埋下重兵准备伏击我军?
想到与诸葛亮交战多年,吃过他不少的亏,深深佩服诸葛亮用兵如神。
这一次,诸葛亮一定是好了充分准备吧?
莫不是诸葛亮真的到了山穷水尽才采取这种九死一生的策略?
多疑的他,还是不肯罢休。
再静心听诸葛亮所弹曲子《长河吟》,如泣如诉,似乎在向他传递某种信号。
司马懿突然受到启发。想到:如果我发起攻击,诸葛亮必死。如果诸葛亮一死,蜀汉必亡,魏国的威胁彻底解除,三国鼎立之势即破。自己以后呢?
没有以后!他深知兔死狗烹,卸磨杀驴的道理。就算不被曹氏以‘莫须有’的罪名搞死,也只能在软禁中苟延残喘地活着。这是司马懿万万不能接受的。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此刻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危险,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没有人比他清楚诸葛亮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更清楚在自己权力未稳固之前绝不能让诸葛亮先死。
只有让诸葛亮继续北伐,自己才有利用价值,才不会被曹氏弄死,自己才有翻牌的机会。
诸葛亮现在不是摆了一道空城计吗?我何不将计就计,放了他,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故而心领神会,彼此心照不宣。
城上城下达成默契。
空城计是三国的一出大计,又何尝不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大导演给两国将士看的一场大戏。
诸葛亮敢于以‘空城计’退敌,是因为他准确地揣摩到司马懿的心理状态,故而出此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