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函的判断本来没有错,可是两支伏击的军队一顿冲杀之后的任务就是去保护这些最后返回的放牧人群和牛羊,而且是沿着威山和昆山的边沿前行。虽然因为两座大山的阻拦,山下的风雪更猛,但防守的方向却少了一个。
他们的速度降低了,可凤岐的骑兵前来,在这一面靠山的地方,骑兵的回旋和冲击速度也要受到影响,优势减少几分。
如果发觉得早,将牛羊赶上半山,凤岐骑兵前来,从山上冲下来的联军骑兵也未必就真的差多少。
只要形成僵持状态,退兵的始终是凤岐骑兵。
铁函改道,蒯龙却并没有改道,而是继续前行十余里,在返回凤岐古城的必经之路附近的一个小山,这才下令部队停下。
最后的阻击,必须要让凤岐正面付出代价。这风雪是最好的减缓凤岐骑兵速度的天然屏障,当大家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时候,拼的就是勇猛和无畏。
哪怕这一万精骑所剩无几,也能让凤岐付出绝对惨痛的代价和留下深刻的记忆。
正如蒯龙预计的一般,铁函在昆山这边抢夺并不成功,孔银鸿并不主动与之交战,而是最开始就宁愿减缓速度,把牛羊赶上半山,缓缓而行。
远远的看见风雪之中的异动,原地寻找断木和石块,依山就地驻守。
凤岐向山上冲,就用断木和石块顺山攻击而下。
凤岐不冲,他就不动。
反正身后有牛羊,补给都不用担心。
如此僵持了两天,铁函无奈只能率军退兵,派出探子监视。
而守在半山的孔银鸿埋灶架锅,根本没有下山和前行的打算。
五日之后,干粮已经断绝的凤岐再次回身杀来,依然没有讨好。
无奈杀了几头伤重的战马,只能撤军返回凤岐古城。
然而,这才是他们的噩梦开始。
垂头丧气的凤岐骑兵遇到渴望战斗的联军精骑,人数的优势已经失去;而风雪更是让速度的优势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