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等到考成法结束之后,将整个南方官场梳理1遍之后,才能进行土改。
土改,才是赋税的根本啊,哪怕是后世,也1度是农民交公粮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前行。
农民,1如既往是整个民族当中最为伟大的存在!!
但是这是后路啊。
现目前不动征收体系的情况,想要让中枢变得稍微宽裕1些,那就是地方留存问题。
让中枢有钱,让地方没钱,从而更好地推行新政的改革。
当然了,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地方上经济无法发展,乃至腐败等问题,但是朱载壡不认为这些银子在地方上能发挥多大作用,最终还是填入了那些地方官的腰包。
这样让中枢变得紧巴巴是1点都不对的,大1统国家为什么要存在,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是明朝从1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点。
明朝的地方留存钱银可是远远大于后世那满清鞑子的,这就让明朝在处理危机的时候很难发挥全力啊!
所谓地方留存,其实就是存留。
大明建国以来,所有州府县的各类赋税,都是分为两个部分,按着每年的春秋2季上解到中枢的那1部分赋税叫做起运。
剩下的赋税则是地方上的存留了!
而这存留部分,在明朝1度占到了1半多,中枢所收上的钱银不过3分之1。
而明朝的赋税又是以黄册为基准,是有着定额,地方上多了,那么中枢就会少,原理就这样简单。
这其实也说明明朝的中枢对于地方上的掌控力度是远不如过往的朝代的。
而朝廷中枢上每年只有定额的赋税,百年来没有太多变化。
但是地方上的钱银,据朱载壡所知是越来越多了。
其增长点主要有两个,其1为各类加耗,其2就是徭役折银。
先说加耗问题。
自从宣德年间,将那漕粮改兑旗军推行下去之后,整个漕运费便成为了地方的财政点。
就以赋税重地苏州来计算吧,通过平米法的操作,原本苏州两百万石的赋税,所加的耗米有这4十万石,这1部分被称为余米。
而这些余米除了用于漕运费之外,更被用在地方财政上。
而除了加耗之外,更有尖收等手段,所以4百万的漕粮额数,地方上往往会收到整整5百1十8万9千7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