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贾琏沉默看着桌上的东西。
虽然为时尚短,因此这一次如果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如果这时候就成功了,也就说明周刊洗脑的可行性。
甚至缩短贾琏达到目标的周期。
从而起到控制舆论,左右百姓思维。
所以这一步,贾琏是是真的十分看重。
该来的总会来,深吸口气,贾琏伸手,将放在面前的册子打开,良久,终于松一口气。
说不上百分百,毕竟前后差异大,那些贾琏先前尤为担心的士子、读书人还好,朝廷官员和部分百姓头脑却是十分清醒。
第二期的时候就没有跟着人云亦云,第三期也并没有被周刊上的言论左右思维。
册子写得很详细,关于被调查人的职业、年龄、性别。
这些都是贾琏要求的。
其中被周刊牵着鼻子走的,反而读书人居多,当然,其中跟平他能够老百姓买不起周刊不无关系。
相较日报的廉价,周刊在价格上是前者的十几倍。
这样一来,也就决定了阅读者的经济基础。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经济头脑的商人,比如茶肆酒楼之类,将周刊以说书的方式,传播出去。
但这样一来,百姓接收到的收看内容,也就跟说书人的秉性以及思维挂上了勾。
因此最为准确的,还是这些自行购买的所有者。
商户和士子是购买的大多数,但其中上了年纪的商户,受到的影响反而更小。
因为生活的阅历以及年岁的经验,让他们在面对这样的信息时,能够更多的有自己的想法。
而其中影响最小的,还是朝廷官员,尤其官阶越高,周刊的影响越小,甚至得负数。
毕竟周刊的存在,连史家两位都能感知对朝廷官员的威胁,其他人自然也能感受得到。
不过就算只是这样,贾琏心里对这次周刊还是十分满意的了。
毕竟即便是日报当先为在周刊刷口碑,但周刊毕竟还是第二期,而且大宣朝还是首例。
这样的情况下,随即检测,还能检测出百分之七十的百姓思维会受到周刊影响,这已然是个逆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