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由,无懈可击。李之芳仔细想了想,便应允了下来。接下来,五花大绑,将刘成捆得像一个粽子一般,第一镇的统带还在犹豫要不要砍掉刘成的双手,但却因为李之芳的阻拦才未能成行。
兵变的第三天,家眷们已经撤到了保定府境内,等待最后的消息。当陈文亲提大军赶到,便在第一时间召见了这个叛将。
“他们说,你要见孤?”
“是的,大帅。”
“为何?”
“卑职想问大帅一个问题。”
“为此不惜来挨上那三千六百刀?”
“那些酸秀才说,朝闻道,则夕可死也。我一辈子追逐权利,这一次为求道而死,不亏。”
刘成的能力是在他初起之时的四大金刚以外的部将中最强的一个,甚至是吴登科和尹钺都未必是刘成的对手。对于这个部将,陈文此前也曾大力提携。然则知人知面不知心,曹从龙之乱平息,陈文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没有像对待其他叛将那般,但也剥夺了他的兵权。而这一切的结果则换来了一次影响为巨大的背叛。
此时此刻,刘成能有如此,陈文初听闻其人被部下擒获时还有的那丝丝快意也已然消失殆尽,剩下的唯有悲哀和愤恨。
像刘成这样的人物,之所以在曾经的历史上没能留下名字,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在那场血腥的洗山行动中化作了一堆枯骨,否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那一年的殿后战,陈文救下了上万人,抛开老弱妇孺,其他的男丁几乎全部加入了南塘营以及后来的江浙明军,其中更有不少人战死沙场,但却唯独出了刘成这么个叛徒。但若是就此否定营救百姓的正确性,却也是大错特错。难道因为一个叛徒,就可以否定那么多人为今天的到来而付出的鲜血吗?
一问一答,陈文干脆挥退了大帐中的卫兵,只留下了他和五花大绑的刘成:“说吧,孤倒想听听,什么问题能让你痴迷到这个份上。”
“不瞒大帅,卑职在降了鞑子之后,也曾调阅过天津三卫的档案,得到的答案是根本就没有一个叫做陈文的人在这里存在过,甚至不只是这里,整个直隶的档案虏廷也都翻了个遍,得到的答案却同样是如此。我想知道,我到底是输给了谁?”
陈文的身份,当年在四明山上,以及后来对于鲁监国朝廷和永历朝廷,乃至是其他抗清人士而言,都没有人有能力调查。距离太远是一回事,那些档案也早已被清廷封存,称得上是无懈可击这个四个字。
然则对于清廷而言,却并非如此。陈文崛起于金华,屡败浙江绿营,清廷就早早的开始了调查。可是翻遍了档案卷宗却全无头绪,而且更要命的还是,清廷抓到了这个破绽,但却无法用来破坏陈文与其他抗清势力之间的信任,因为根本没有人相信他们,所以同样是没有攻击的方向。
疑心,清廷上下所有人都有。怀疑陈文的身份,通浙案的一个说法就是陈文是清廷中一位汉人高官的子弟、族人,由此才导致了陈名夏以及南党在朝中的覆没。但是说法千头万绪,却没有人找到真正的答案,此间刘成问及,陈文却是摇头苦笑了起来。
这个问题是陈文没有想到的,思虑了片刻,他才低声向刘成说道:“你知道曹从龙当年为什么会选择自尽吗?”
陈文突然提及往事,刘成先是一愣,不解于陈文为什么会突然提及此事,随即便摇了摇头。而陈文对此心知肚明,便对刘成说道:“因为他明白了,他的所作所为造成的恶果,为此悔恨而死。而你,是没有资格知道这个答案的,孤就是要让你这个叛徒带着遗憾去死。”
此言说罢,陈文便招来了卫兵,将刘成拉出去行刑。三千六百刀的凌迟酷刑,陈文已经好久没有看过了,并非是他有多么喜欢这种残酷的刑罚,而是终于又有了一个让他恨到了必须用这等酷刑方能一解心头之患的货色。
“片完了,脑袋收好。他不是为了权利可以背叛华夏吗,未来在皇宫大门前的帝国广场上,孤给他留一块青石板的位置,让他永世受万人践踏!”
………………
8900多字的大章节。<!-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