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多了个秀才,门户就从家境殷实的商贾之家,慢慢地向书香门第上靠,虽然在京城遍地秀才走,举人才子纷纭,对于小门小户的李家,秀才的名头一家人也稀罕极了。
读书人的地位高,连带着家人也一样,拿到了秀才文书,家里部分田可以免税收,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士农工商,读书人是最靠近士级的阶层。
许思妍将这个好消息传回了酉阳,等酉阳那边的族人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了。连带着还寄了不少李明的笔记和京城的书回去。
族长收到京城的来信,越发的看重族人的教育,将书和笔记放到族学里面,天天耳提面命。立马回了封信,让族人带去京城。
二十来天,回信自酉阳到京城,明哥儿已经前往府学入学,没有第一时间从来信中看到族中长辈对他寄予的厚望。
府学是朝廷支持的学院,在这个时期属于另类的“公办”书院,和大多书院一样,分成不同水平的班,每个班的教学进度不一,不过它接收的学生都有门槛,至少都是秀才出生。
入了府学,明哥儿更努力了,一月两天的假期也不放过任何时间空隙看书,确实是压力太大了,进入府学的都是有天赋的人,你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比你厉害的人更努力。
在能人辈出的书院,李明的资质平平,属于不上不下的那一批,不会成为吊车尾,也拿不到好的名次,只有靠努力追上同窗的步伐,在考试中排到中等偏上的名次。
每次看着越发清瘦修长的儿砸,许思妍都想说一句,不用这么刻苦,尽了努力就好,读书太累了,身体遭不住怎么办。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到嘴边的话都变成了,“今天想吃点什么!”或者是“这次多带点零嘴干粮去府学吧!”亦或者是“最近看着瘦了点,记得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
吃再多补品,也补不回掉下去的营养,这些读书人读死书来废寝忘食,京经常错过食堂的饭点,有时候就将就着冷菜冷饭对付,他们也不觉得不适宜。
每次从府学回来一个小小的轻轻的包袱,里面的东西就是书,有时候是一本,有时候是两本,除了书鲜少带其他的东西回来,而返回府学的时候,则是大包小包的往宿舍提。
有的是肉干、糕点,还有可以当菜吃的肉酱、酱菜,估量着带过去的快吃完了,许思妍又会让人捎带一份进去,每次带的量都够李明吃上十天八天。
当然这些不是李明一个人吃的,府学的宿舍是四人间的大通铺,分到同一个宿舍的人刚好是同一个书院的。安排宿舍没有随机分配的说法,那管事的都是一个书院一个书院的摘抄下来。
李明带的东西刚好能满足他们一行人的需求,几人离家远,没有的假期都鲜少回去,一来一回都需要两天的路程,除非遇到长假,其余三人才会回去。
他们一行四人都考上了秀才,李明的名次最末,肖阳的名词最好,排在第九名,学问也是几人当中最好的一个,另外两个同排在了中间,不大起眼的位置,能考上秀才的人学识也不会差。
平日里几人互相考察学问,合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各自的成绩也在稳步向前,只要不后退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