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李靖与李泰只是负责方向上的构筑,但真的想要把这东西落实到实处,还是要交给李世绩现在所掌握的兵部来把这份军事改革给彻底落实贯彻下去。
李世民拿起了李靖的这一份募兵制的改革策论,从头到尾的全部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李靖在兵家理论方面的厚实。
说实话很多的道理自己也都懂,但能将其由浅入深的全部讲清楚,并且傻瓜式的弄出了改进方式,怕也只有卫国公李靖能够做到了。
李世民不得不庆幸李靖年龄大了,却也可惜李靖的年龄大了,还一身伤病。
说道伤病,李世民不由扶了扶自己的腰,总感觉自己年龄大以后,腰也隐隐作痛了。
李世民把目光放到李泰与李靖的对论上,看完后不由放下来。
这让李世民忍不住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因为李泰虽然是与李靖对话,但李泰对于军事改革不论是方向,还是平衡都做得非常的好。
尤其重点发装备,组织力与意志,对于任何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说,这三个方向的培养,绝对比对将士们技巧与素质培养要来得优越。
因为技巧与素质是属于个体的,但是装备,组织与意志,那是属于集体力量才能实现的。
对于国家来说,军队是必须要有,但又必须要对它进行制衡。
尤其军队自身的战斗力越强,那对它制衡的强度也必须要跟上,否则,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经验,那还不是兵马强壮者为王,这对维系朝廷的传承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挑战。
但李泰提出的几项发展的路线,从李靖角度看来,那是魏王仁慈,重视将士性命,宁愿选择更加耗钱的战斗方式,而不是选择以牺牲士卒为目的。
对从隋朝一路过来的李靖来说,就算大隋在巅峰时,都没这般奢侈过。
可对李世民来说却不一样,对李世民来说,李泰所提出来的体系,不仅本身达到了改制目的,毕竟大唐想要派遣部队外出作战,让常备役出发也就足够了。
而更重要得是,李世民看到了里面的权谋制衡,这对李世民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府兵制比募兵制,最好的点,除非是最顶尖的像是李世民这种百战百胜,且带领过所有府兵的统帅,否则府兵们是很难全部都效忠一个人的。
而出现了这样的怪物,那是设计什么制度都没有意义,毕竟很多的军制都是被这些军神水准的家伙给刷爆的。
但李泰提出来的这整个从初步的预备役,常备役,以及老兵退役的一整套体系,真的非常完善。
预备役本身,便是府兵制度的延续,保留了府兵制优点的同时,在府兵制上提出常备役。
而常备役可以说就是募兵制了,但李泰又提出了往百夫长以下的职务中添加不同体系的监军设定,从而加强对募兵制的制衡,却不影响将军发挥,但尽可能的确保底层士卒的中心。
最后便是退役老兵,在保证士卒战斗力的同时,更重要得是退伍的老兵又会对现役的士卒形成一定的制衡,而且这些退役老兵更重要得制衡对象并不是军队,而是地方。
大唐皇族的对手从头到尾一直都是世家,所以李泰并没有跟李靖所说的,退役老兵安置到地方之后所带来的影响,那就是在地方形成了一股新的军事政治团体。
这团体是由基层的退伍老兵组成,甚至手下拥有常年训练的预备役,更是由当地的府兵组成,他们不说与当地的世家对立,但的确不属于世家体系。
但马太效应这种事又是天生存在的规则,这就让世家也好,庶族地主也好,想要在地方进行扩张,那就必然会触及到由退役老兵和府兵们所组成的军事集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