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四二章 好的就是这一口(大结局)鹎偞煍埽

这些学校除了提供教学之外,还要负责各种技术研究,有了研究成果之后,就会交给皇族的产业进行经营,形成商业与科研的良性循环,也算是古代版的产学研一体化了。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幸投生到皇族,从起点上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有良好的教育条件,有皇族身份带来的各种便利,如果有后代再逐渐沦落,那就是完全扶不起了,只能由得这样的后代,自生自灭,不值得怜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作为眼界开阔的穿越者,丁宽对后代的培养,十分的开放,鼓励后代按照喜好从事各种行业,自谋事业发展,可从文、可习武、可经商,完全不加限制。

丁宽还下旨,废除贱籍制度,把医工、乐师、工匠、商贩等被歧视的职业,作为了正当的职业,以鼓励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早在丁宽游历中原之时,就在全国各地开设农庄,这么多年下来,丁氏皇族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地主。但与其他的地主依靠土地兼并获得土地不同,丁氏皇族的土地,主要是依靠不断开荒而来。

土地兼并,是农业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丁宽对这个问题一直高度重视。但土地兼并的背后,是资本不断自然聚集的底层逻辑,丁宽即使贵为皇帝,也没有办法彻底的杜绝土地兼并行为。

因此丁宽只能把重心,放在化解土地兼并引起的社会冲突放面。从占据青州开始,就一直在不断打压地主豪强,尤其是一直在大力清查地主豪强与官员胥吏的相互勾结。

这样的措施,可以减慢土地兼并的速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地兼并过程中的,巧取豪夺等不法之事。但自耕农本身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遇到天灾、疫病等状况,还是不可避免的要把土地,卖给地主,沦为无地流民。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流民,丁宽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由各郡县官府,持续组织人力开垦新的官有农田,再以官佃的形势,给这些流民一条维生之路。

如果当地的官田实在不够,再把这些流民有组织的向地广人稀,开发程度不足的边远之地迁移。流民已经失去了谋生之路,有组织的进行迁移,在缓解当地的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可以加速偏远地区的开发。

中国国土面积巨大,汉末战乱二十年,人口又有很大幅度的减少,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远没有达到上限,丁宽的新朝组织得力,社会矛盾自然就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

丁宽在建设内部的同时,也没有停下外部扩张的脚步。丁宽正式登基之前,驻扎在辽东的水军,就以宇宙半岛为跳板,越过狭窄的海峡,正式登陆了倭岛,开始了对倭岛土着的征服进程。

倭岛的土着此时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人口也不多,哪里能够对抗精锐的辽东水军?既然被丁宽盯上了,结果注定是与宇宙半岛的土着一样,被征服和移民汉化。

大越二年(公元216年),经过充分的准备,北方防线的边防军再次杀出塞外,横扫了塞外的诸多鲜卑部落,在劫掠了数十万人口的同时,也把剩余的鲜卑残余驱赶到了漠北之地,这一战之后,漠南蒙古再没有成规模的胡人势力,保证了北方边境的数十年安定局面。

大越四年,两万铁骑从凉州敦煌出塞,远征西域,沿途扫荡不服王化的异族,恢复了西域都护府在这一区域的统治,把这一区域重新纳入了大越国的版图。

至此,大越帝国的陆上扩张基本就达到了极限,帝国的东部和南部已经濒临大海,北部和西部是高山、戈壁和沙漠,这种地理环境的限制,使得帝国已难以继续进行陆地领土的扩张。

丁宽公元180年离开扬州,北上中原。184年借助黄巾之乱,步入仕途,开始征战生涯。189年实际占据了青州为根基,成为一方诸侯。209年攻灭最后一个诸侯袁绍。210年逼刘协退位。215年正式登基称帝。二十岁离开家乡,登基为帝之时,丁宽已经五十五岁。

在位十年之后,大越江山彻底稳固。六十五岁的丁宽主动逊位,将皇位让与自己的长子丁斐,开始颐养天年。

由于丁宽的乱入,历史上原本的魏蜀吴三国争霸时代,没有在这个时空出现,魏蜀吴三国的开国君主,都成为了大越国臣属。

曹操降越之后,被丁宽任命为征西将军,派驻凉州,在北伐鲜卑和远征西域之战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绩,死后被追封征西上将军,也算实现了曹操年轻时候的梦想。

刘备和孙策追随丁宽更早,在征服倭岛的过程中,同样立下大功,以开疆拓土的功绩,成为大越的开国名臣,同样在退休荣养之时,获封上将军的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