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送走了汉室朝廷,袁术却陷入了最后的疯狂,公元208年正月,袁术在河东郡的郡治安邑,登基为帝,自号“仲氏天子”,并大封官职,广置公卿。
袁术麾下多为阿谀之辈,袁术悍然称帝,除了主簿阎象之外,根本没人敢于劝谏,也只能一面表面附和阿谀,一面另谋退身之路。
袁术虽然登基称帝,但没敢逾越汉室的正统,才称“仲氏天子”,而因为害怕丁宽来攻,袁术称帝也没敢诏告天下,完全就是关起门来自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即使如此,消息也很快传入了洛阳。丁宽听说袁术登基,并不惊讶,只是对于袁术没敢推翻汉室朝廷,丁宽心中却是颇为不满。
丁宽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很多都来自后世的网文小说,也知道很多小说中,都把袁术当成了推翻汉室正统的工具人,这些年丁宽一直没有进攻袁术,心中也同样在期待袁术能够帮他推翻了汉室,这样丁宽另立新朝就会顺理成章,方便很多。
如今袁术还是那样小家子气,只敢偷偷摸摸,藏头露尾的做一个不尴不尬的做一个“仲氏天子”,丁宽也就不再有任何的犹豫,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武力平定二袁。
为了加快讨伐的进程,丁宽特意把远在宇宙半岛驻守的孙策调回了洛阳。在丁宽亲自布置平定南方诸侯的这十几年间,辽东平定宇宙半岛的战事也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孙策和周瑜这对好兄弟,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青涩模样,在平定三韩的战事之中,已经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将才,三韩平定之后,这对兄弟就一直坐镇在宇宙半岛,为下一步渡海征服倭岛做准备。
丁宽这次之所以调回孙策,是因为当年孙坚的很多部众都还在袁术的麾下。当年孙坚战死之后,孙策年纪尚小,又需在家守孝,孙坚的旧部就由孙贲和吴景统帅,继续依附于袁术。
孙贲是孙坚的亲侄子,孙策的堂兄,吴景是孙策的亲舅舅。原本的历史上,孙策出仕之时,也是依附在袁术麾下,凭借战场功绩,讨回了孙坚的旧部,并以这些旧部为班底,打下了江东的基业。
这一世袁术早早被驱赶到了大河北岸,孙策出仕之时就投入了丁宽麾下,丁宽也不想让孙策势力膨胀太快,就没有急于让孙策去拉拢孙坚的旧部,而是让孙策去了边远的辽东建功立业,隔绝了孙策与孙坚旧部的联系。
现在丁宽已经势力极为稳固,也不需再担心孙策野心膨胀,把孙策调回来去联络这些孙坚的旧部,可以更快的加速消灭袁术的进程。
丁宽与二袁的势力一直是以大河为界,但有水军之力,大河航行之利一直是掌握在丁宽手中,这也是丁宽敢于放任二袁十年的原因,掌握了航行之利,就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随时可以跨河进攻大河的北岸。
208年四月,丁宽亲领十万兵马,北渡大河,正式展开讨伐袁术的战争。
袁术只有河东和河内两郡之地,兵马不过四五万人,钱粮甲胃也不充足,哪里能够抵抗丁宽的十万兵马,只是象征性的派兵抵抗了几次,十几天后就被丁宽包围在安邑城内,连向袁绍求援都来不及。
丁宽包围安邑之后,并没有急于马上进攻袁术两万兵马驻守的城池,而是把五万兵马驻扎在安邑城外,剩余兵马分兵几路,开始扫荡袁术的地盘。
袁术麾下本就没有多少能征惯战的将领,加上袁术逃到河东之后就一直龟缩于此,麾下将士对于袁术早就失去了信心。丁宽又是大军压境,又是派出孙策出面招降,月余时间就平定了河东、河内二郡之地,袁术驻扎在外的将领则是纷纷望风而降。
这月余时间,丁宽虽然没有急于攻城,却一直不停的向城内射入书信,劝降、离间,各种小花样不断,弄的安邑城内更是人心惶惶。
而在外驻守的将领不断投降的消息,也使得袁术更加心神不定,看着麾下将领,谁都象要投降丁宽,弑主求荣的叛徒。
惊惧的袁术,根本不敢再信任麾下的外姓将领,城内的兵权,全部收缴了回来,交给袁氏的族人统领,各处城门也被下令彻底堵死。
即使如此,知道已经大势已去的袁术,也只敢躲在临时的行宫之内,更是调集最信任的亲兵把行宫牢牢围住,以防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