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山精持阵啦!天佑孤竹啊!
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这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种打扫战场的方式。
意思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来显示军威和震慑死人。
而且阬与坑是通假字,但是本义却有些差异,阬是指城门,也就是跟阙同一个意思,而坑则是指地洞。
但是因为后来商周时期文字变动,让两个字的字意混淆,所以在史书中很多的‘坑杀’其实也应该是‘阬杀’。
并不是专指将敌人埋了,更多是把敌人的尸体造成京观来以示军威。
这种行为其实应该跟殷商以前的祭祀文化有直接关系。
但是在史书中,关于京观最完整的记载是在《左传》。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在邲之战之战中战胜了老霸主晋国,正式晋升为春秋霸主,这场战争结束时,楚庄王手下大将潘党建议将敌人尸首做成京观,这样不但能够彰显楚国军威,更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刻印象,让楚国后人不忘先祖之威。
而楚庄王则讲了一段堪称名垂千古的名言。
‘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也是最早华夏君王将‘止戈为武’和‘武德’的概念合二为一。
武德是武王克商之后,做诗《颂》《武》中提出的战争核心。
《周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意思是兵戈,弓矢这些战争的兵刃,并不是为了战争而出现的,而是为了平定战争,等到战争平定之时,就应该将他们收起来,将夏乐之盛世还于百姓,这样才是战争能够成就王霸之业的原因。
《武》篇则说‘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讲述的周武王讨伐商纣是为了安定天下,发扬文王的美德。
而这场战争之所以获得胜利的原因,就是周军占据七种武德。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也就是禁除残暴、消灭战争、保有天下、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诸国、丰富财物。
而楚庄王觉得与晋国的争霸,并不占据这七种武德中任何一项,只是两个国家因为个人利益发生的战争,所以更笨没有理由去建立京观彰显武德。
但是从楚庄王以后的君王,并没有继承前辈谦逊的优良品德,让京观从一个彰显武德的仪式,彻底变成了一个为暴力和军威代言的标志。
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无故作践他人尸首,是一件道德上很难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