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完了,总是应该说点什么的,毕竟每一个作者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着特殊的感情,也许限于作者自身的能力,无法让他们在读者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但至少在作者自己脑海里,他们早就是活的了。
因为是活的,所以可以剖析。
所以在今天下午写完“全书完”那三个字的时候,我是真的想要写一个很长很长的完本感言,我恨不得对里面每一个人物都给出自己的点评,从人物性格到行为逻辑,到他们在遇到各种问题时做出的选择,有的人自私,有的人无私,但人的复杂性让他们不能被清晰的划分为好人和坏人,他们有两面性,也因此更加真实可信,以至于在你喜欢他的某些优秀品质时,不知不觉会觉得他的恶劣品格也变得可爱起来了。
比如喜欢吹牛的胡不鸣。
比如喜欢占小便宜的秦华昌。
比如感情用事的何敬平。
比如永远在恰柠檬的罗尔斯科夫。
甚至是永远在跟腰疼和嘴臭这两件事请没完没了的水鸟鹰。
我真的很喜欢他们。
晚上我在读者群里跟大家聊了很久很久,话题天马行空,不局限于这本书本身,而是从这本书引申开去,聊网站的现状,聊读者的喜好,聊国乒当前的危机,聊自己喜欢的选手,聊下一本书应该写什么。
这大概是《乒乓人生》上架以来我在群里聊得最久的一次,原因是我终于不用再被每天一万字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在有点空虚之余又觉得特别放松。
哦,先嘚瑟一下,因为我昨天保证过今天完本,为了做到这件事情,我今天其实写了一万七千字,是不是很厉害?不知不觉在这本书大结局的最后一天又一不小心创下了日更的最高记录。
然后我忽然觉得完本感言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因为该说的都在群里说过了,而且,我的看法并不代表别人的看法,也许大家看着我描述的剧情,脑子里生成的画面跟我完全不一样呢?
比如我脑子里的王超大概应该是张一山比较帅时候的样子,有点坏坏痞痞的。
但说不定你脑子里的王超是张若昀那种气质男呢?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我绝大多数的观点都已经在写书的过程中全部表达出来了,那么最后,我还有什么必要来做这最后一个阅读理解呢?
阅读理解这玩意都是给别人做的,哪有自己给自己的书做阅读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