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在银河系人类社会流传极广,谷阳上初中时,就背过不少与之相关的课文,至今还记得。
性善和性恶之争是经典儒学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后世所有儒生的噩梦,朱熹甚至主张“不争论”,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是也。直到王阳明提出着名的“心学四诀”,才彻底结束善恶之争: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当时不仅是他,所有学生都被这四句话绕得稀里糊涂,老师讲得同样是云山雾罩,其实自己也没搞懂。
他现在想起这四句话,却是茅塞顿开。
这四句话说的哪里是什么道德善恶,分明是人性的两面。人性有善便有恶,正如阴阳相生。道家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心学追求“为善去恶”,其实是一个意思。
忽然之间,他不由怀疑那位心学宗师是不是某位大能的分身或者转世......按照心学的标准,他在心性修炼上应该同时坚持循循善诱和防微杜渐,而在翡翠岛治理上,他还要开坛布道引导民众向善,这才是知行合一。
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论修身还是治国,两者并重等于两者皆废。而且他还认为,伪善就去恶,去恶也是为善。正如负阴便是抱阳,抱阳即是负阴。
明明一只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非要用两只手做,固然更稳,但也更麻烦。至少以他目前的修为,如果既要心存善念,又要防微杜渐,修炼速度肯定会慢一大截。
在解放人性激发创造力方面,道家主张人性自然——是什么就是什么,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也。
佛家主张“性空”,在谷阳理解,就是人性如一只空瓶子,放进什么就是什么,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也。
为了激发创造力,谷阳是一定要解放自己本性的。人是有社会的动物,人性也不能无限解放,必须有底线,否则就是兽性,甚至魔性。至于这条底线在哪里,各家各派的标准并不一样。
相比而言,佛家激进,道家中庸,儒家保守。所以佛家戒律最多,道家也有诸多禁忌,而儒家规矩最少,其实都是为了避免误入歧途。
谷阳在心中一番搜罗之后,想到了《法典》。如果他相信此法有朝一日会成为世间法,就该将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作为自己本性的底线。任何人,甚至是任何智慧生灵,无论是否宣誓守法,都要一视同仁。
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他可以奋起反抗。如果别人的权利受到侵犯,他同样可以仗义相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有人认为法的本质是契约,因为契约建立在博弈之上,最接近于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但若缔约双方本身就不平等,契约便不能称之为法。真正的法,平直如水,不偏不倚,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无论有没有颁布实施,它都在那里,始终执行不怠......我并非法律的创造者,而是社会的观察者,法的寻找者。如果我发现的法就是世间固有之法,何妨以之为心法......”
谷阳如此想着,神海中忽然亮起光芒,一道道金色符**空凝聚,释放出清晰的法则波动,意思一目了然。
这是人,乃至众生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非任何人赋予,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或者说是人的本性。
正如鸟儿,飞翔是它的天性,如果不让它飞,它会饿死。如果不让鱼儿遨游,鱼也会饿死。如果不让野兽奔跑,野兽同样会饿死。人除了动物的天性,还有社会属性。如果不让人与其它人交流协作,他便不能称之为人。
谷阳目光大亮,缓缓说道:
“不破坏生态,这是我与世界的约法。”
仿佛言出法随,话音一落,又是十数枚符**空凝聚,释放出一股股清晰的大道韵律,意思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