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华夏军和清廷同时表达震惊的时候,南京的内讧又一次升级,先是北王想杀翼王,然后是翼王反过来杀死北王,最后翼王又被南京的残余势力所排挤,只能启动所谓的西征,带着二十万主力退回广西。
一度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落到低谷,给很多造反者们心里留下阴影,如果华夏盟内部也出现类似内讧,比如混元宗和三元观之前发生内斗,那么现在的大好局面就很有可能就此失去。
事后,李仙和玄正联合发声,要求太平军不要对自己内部人员采取过于惨烈的手段,呼吁盟友们紧密团结起来,又频频一起在公开场合出面,强调两大势力间的传统友谊,总算打掉了一些忧虑。
太平天国出现内讧后,实力大损,让原来处于劣势的湘军看到机会拼命反扑,在安徽和江西等地抢回好多地方过去。
清廷对此局面欣喜若狂,觉得大清中兴的局面就要到来。
不过,华夏军之后就以支援盟友的名义大肆出兵,特别是混元宗和三元观,从铜陵和芜湖一直打到九江,兵锋直指湖南的湘军老窝,不仅将失去的地盘全部收复,还从湘军手中夺下大量地盘。
事后,华夏军就将夺占的地方收为己有,丝毫没有还给太平天国的意图,使得太平军高层很不高兴。
只是,到了这时候,太平军的实力严重缩水,更重要的是底层士兵和军官的战心几乎到了谷底,太平军就是想武力夺回地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之后,在1853年,华夏盟终于誓师北伐,从扬州出兵,一直往北方打去。
其实,如果没有太平军那些破事,李仙在1852年就想出兵北上的;如果没有英法联军的事情,估计1851年就往被进攻了。
这时候,华夏军的兵力已经变得异常雄厚,光是李仙的混元宗部就有二十万正规军,三元观也有十万兵力,太平军以外的其他盟友联合起来,也有十万以上的兵力,用以讨伐清廷是绰绰有余的。
李仙亲自担任北伐军的统帅,率领混元宗十万兵马和联盟军队的十万兵马,总共二十万兵力,从扬州出发,顺着运河一路北上,以不可阻挡之势步步推进。
清廷手里此时只有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兵和湘军可堪一战,但是遇到二十万火器军队就有些螳臂当车了,就是异人殿全力支援,派来当初在福建给李仙部造成多次困扰的骑兵队伍,还有大量武者部队,也没法击败或阻滞李仙率领的北伐军。
到了最后,北伐军一直推进到北京城外,又有海军从渤海登陆到天津,把整个北京城都围困了起来。
经过三个月的围困后,清廷终于投降,统治中国两百年的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
清廷宣布退位后,华夏盟自然接过京城的防务,接手北方的广大地区,并向天下宣布华夏国的成立。
欧洲诸国对华夏国的建立心有不甘,觉得这不符合欧洲诸国在亚洲的利益,但是此时的华夏盟已经非常强大,单以陆军实力而言,就是光靠李仙的混元宗系就有实力单挑英国的全部陆军。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诸国只能屈服,派使节祝贺华夏国的成立,商讨一系列的合作事宜等等。
不过,华夏国成立后,内外矛盾还是很多的。
别的不说,华夏国的主体华夏盟是北方和南方的大量武学门派联合起来成立,实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但实际上互不统属,就是混元宗实力最强,也没有对其他门派直接命令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