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中除了李明其余的人都是女眷,李明就没邀请同窗和好友上家离小住,想起自己有间小院子,收拾收拾也能住人,这这段时间隔一两日就去自己的小院子里住。
朋友之间的话题总是多的说不完,李明和同窗好友在京城游学,大热天精力旺盛的四处跑,作为应试教育下的应试考生,他们所闻所见都来自书本,对实际上的事物感知太少。
难得有一个长假期,众人商量着去京郊游玩、对对子、作诗、探讨学问,看看山川平原河流。
放榜当日,官兵在告示栏上面贴了红榜之后,这里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可喜可贺李明考上秀才了,名次刚好排在吊车尾,不过好在是过了,放榜当日,红榜下有的人哭有的人笑。
比较克制的都狠狠的咬住牙关,双手紧紧的握成拳。
李明看到自己榜上有名,庆幸中稍微带着点失落,原因无他,抓住了这次的尾巴上了岸,庆幸自己考上了,但是没想到排名如此靠后。
自己的能力和榜上前十的人有着莫大的差距,在书院常常名列前茅,让他有点飘飘然了,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同龄人比一比,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他的小心思隐藏的很好,周围的人都在关注排名靠前的人,娘亲和姐姐还在兴奋当中,没有注意到短暂闪过的失落,他慢慢消化掉这种情绪,尽量不让旁人看出。
放榜当日还闹出了不少的乐子,许思妍一行人见证了榜下捉婿的闹剧,不少有女儿的商贾之家,放榜前去仔细打听了优质考生。
一一罗列一下,就等着今日放榜,好提前下手拉回去当女婿。
也有看得更深远的商人,选择资助一起家境贫寒的学子,广撒网,总有一个能得到回报。
李氏族人打的就是这个主意,随着纸行和大棚菜高利润的收益,李氏族人家家都过上了小资生活,族学也越来越大。
基本上家里有子女的都将孩子送了去,族人免费上学,重男轻女的人家也在族长的教育下,让女孩也入了族学。
最近几年,原本年年翻新的族学显得越发小,于是商量着新建,费用从分成中出,家家户户按手印。
新的学堂宽敞明亮,本着日后不会因为学生人数多再次扩建,一次性干到底,修了一排大大的课室。
族学的老师也是用高薪从酉阳和周边县区聘请的,还有两位是平城退休的老先生,也被邀请到族学。
于是他们的养老生活被李氏族人包办了。
族长深知学问的重要性,往前十年李家能在酉阳与另外两个大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都是因为在京做官的族人。
虽然只是书信间的往来,也让另外几家忌惮,不敢轻易压迫李氏族人,这里面更是顶替了酉阳首富,成为了酉阳县的大户人家。
乃至在平城都能排的上名头。
后来生意发展到了京城,在京打理生意的后辈传来京中的消息,阶级地位更加明显。
族人中适龄的孩子除了明哥儿还有族长的小孙子在学问上面稍有天赋,其余的要么是年龄大了,从头学起太难太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