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之前在窦建德麾下,可是对于大周的传闻也有不少,在当时,让他注意的是那些武将,无论是身为皇亲国戚的卫青和霍去病,还是韩世忠和徐晃等,他都进行过了解。
在当时,他甚至还预料到,等大唐覆灭之后,他们和大周之间,迟早会爆发战争的。
可世事无常,没想到大唐没有覆灭,反而是窦建德最先灭亡。
不过,招贤纳士,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政策,可他们所面对的,大多是那些外地出名的人才,可大周这一次的行动,怎么看上去招募的反而是自己国内的人才呢?
大周建立都好几年了,那些真正出名的,要么已经出仕,要么是决心一辈子隐居,他们并不像是会被这道诏令给吸引的样子。
想到这里,吴起的好奇心也起来了,于是,他主动去了解大周的情况。
而在京都城,也慢慢汇聚了更多的士子。
这些学识有限的士子们并没有王猛那样经天纬地的才华,也没有霍去病那样灵敏的战争嗅觉。
但是,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官员,还是能够胜任的。
一个新生的王朝和帝国,他所需要的官吏数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就拿最近投向大周的临安府来说,这个窦建德的起家之地很多法律法规和大周完全不同,要想治理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程不识就能够解决得了的。
除了程不识这样的高级官员之外,还需要无数的普通官吏去各地,这样才能够彻底掌控整个临安府。
而且,对于临安府旧有官吏的处理,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那些普通的低级官吏,大多都是需要让他们学习新的律法规定的,这也需要不少人。
所以,科举的实行,是大周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同时,在京都城,吴起也见识到了这个新生王朝的勃勃生机,相比于挣扎之中的临安府,已经统一的大周显然要更加富庶和繁华。
长年战乱造成的损伤或许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恢复的,但已经统一的大周却能够调动更多的力量去恢复自己的实力,这是之前窦建德和李世民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
在有着强敌的时候,他们发展领地的第一任务,就是为了能够拥有更强的军队和力量。
只有消灭了那些强敌之后,他们才有机会慢慢发展,李世民和窦建德都知道这样的道理,所以他们的发展重心就是军事,不过,因为李世民有着那些世家门阀的帮助,所以比起白手起家的窦建德来说,要好很多。
但即使是这样的大唐,也完全无法和现在的大周相比,在击败了匈奴人之后,已经有商队开始尝试着去西域三十六国进行贸易了。
随着之前的惨败,匈奴人明显收缩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即使这样,大草原对于这些农耕王朝的商队来说,依旧十分危险。
不过,这一切在利益面前,可就不值一提了。
资本论中有段话说得非常在理,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这些古代的商人虽然并不知道这话,可是那些利益,可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到的,他们从西域三十六国运来的商品,在西宁府可以以十倍的价格卖出,甚至在京都城可以卖得更多。
在这样庞大的利润面前,什么危险,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