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心头微微冷笑,你们事先商量好的吧?那又如何呢?手握人事权,决定你们的去留,怎么跟我斗?
“首先,原则上弹劾奏折一律送君前,通政司遵循此原则照办,至各位手里,涉及三品以上者,【是否有实证】为批阅原则,必须标明。四品以下者,转督察院核实处置。其次,内阁送来的文书,阅后便签提纲挈领,方便陛下审阅。切记所有文书,实事求是,不可误导。军国大事,一律优先处置。此三条乃经验之谈,望各位共勉。最后,奉劝各位一句:事君以诚!”
别看大家心里未必服气,贾琏真交代了干货,各位都是心里默默的背诵,一点都不敢忽视。
见众人平静的不说话,等待后续的安排时,贾琏知道刚才说的话起效果了。
这几位年龄都不小了,能成为中书舍人,真的是要谢谢贾琏这个始作俑者。本朝太祖是废了中书舍人一职的,太上皇虽然不勤快,但他放权内阁,也没那么多政务需要处理。承辉帝要是学太上皇,也不会这么累的。可惜,皇帝要搞集权,只能辛苦一点咯。
当然了,承辉帝有一点好,处理问题非常明确,不会像嘉靖那样,说话跟猜谜一样,因此来维护皇权的神秘性。
事实上作为上司,除非有不可明说的事情,最好是把事情讲清楚,免得下面错误理解办错事情,届时损失更大。
当然了,是人都有不好意思明说的话,所以偶尔让下属猜谜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早期的承辉帝也会偶尔让内阁猜谜,现在大权在握了,就不太搞这套了。基本都是直接说,要怎样,无非是借谁的口说而已。
“多谢贾大人赐教!”四人再次异口同声,只是没之前那么整齐了。
贾琏最后交代一句:“贾某在外还有兼职,本月每日来此一个时辰,满一个月后,五日一来。贾某不喜欢兜圈子,有话都是当面说清楚,也希望各位能了解贾某的行事风格。今后,大错一次,警告,大错两次,再警告,大错三次,写辞呈贾某转陛下批准。”
贾琏说的是大错,等于说小问题不计较,原则性的错误才处置。
说完贾琏就走了,留下四人面面相觑,大家都是听清楚的,所谓的大错,标准没明确。
也就是说,是不是大错,贾琏作为领班大人可以灵活掌握的。
这就很恶心了!
今后大家处理公文时,都得提心吊胆的,免得被贾琏抓了错处。
年龄最大的刘舍人沉吟一番后,告诫各位;“诸位,今后有不决之事,可去问问贾大人嘛。”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的话要如此理解,才能算正确的领会。
出了宫的贾琏心情不错,优先掌握信息的渠道,有时候关系到生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