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帝成为太子之后,也逐渐的开始接受政务——他表现出来了对于科举制的强烈不满。
他与他的先祖“建武帝”相似,都秉持着“文不能为民所用,便为废纸”的思想,并且多次怒斥那些依靠着诗赋、歌舞考上来的大臣为“废物”“无能昏庸之辈”。
父子二人之间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安平帝毫无疑问的——发动了宫变。
结局很明显,安平帝获胜了。
虞昏帝被赶去了行宫之中当他的太上皇,虞昏帝对此也没有表示太多的不满,因为他终于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诗赋以及歌舞了。
安平帝对虞昏帝还不错,没有短缺了他的东西。
毕竟虞昏帝就算不是很喜欢这个长子,也依旧对他十分宠爱。
依照安平帝的话来讲就是:“我和父亲关系很好,只是和先皇关系不好,有些政治意见不同。”
他将先皇与父亲分裂开来。
安平帝在位期间,大肆改革、再次修改科举制度的内容,将其修改为建武大典以及一部分的民生民策。
这是一件好事,也同样是一件坏事。
因为安平帝以及虞昏帝修改科举制度内容开了“先例”,后续的大虞皇帝们简直是差点把科举制玩坏了,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定下科举制的内容。
而也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内容可以修改,所以哪怕有不少的好皇帝修改的是正常的内容,但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汤的道理放在此处就很管用——一个昏庸的皇帝就能祸害大虞十几年。
大虞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唉——”
一道长长的叹息声响起,杨坚从思绪中醒了过来。
他身旁那个中年男人站了起来,这是当朝“太尉”——苏威。
苏威扭过头看着杨坚说道:“文达兄,在想什么呢?今日的早朝已经结束了。”
他背着手,往外走去:“今日要不要去看看丞相?”
苏威的脸上带着忧虑的神色:“丞相的精神不太好,我总有些担忧——如今的朝堂局势全靠着丞相支撑,若是丞相故去.唉。”
杨坚的神色恢复了原本的平和模样,只是淡淡的叹了口气。
“总是靠着丞相一个人撑着朝政也不是个事,但当今在幼年的时候受过苦难,所以只信任丞相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