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奇睁眼见是一位中年男子,手持竹卷,身着青衫,气定神闲,急忙施礼道:“多谢先生提点,方才登山劳累,故而闭目歇息罢了。”
“无妨无妨,速速前去桃李阁报名吧。”那先生似乎并不在意元奇所说,只是淡淡道。
元奇行礼拜别,与其他几名刚上山的学子一同前往桃李阁了。所谓桃李阁,倒也和桃李无关,只是天下人对书院处理杂物一个场所的总称罢了。等元奇赶到时,之间桃李阁前的小广场上已熙熙攘攘的排了数百人,多数为周人,那人群中最显眼的还属安玉一行十余人。书院共开设了三个办理点,被人挤得密不透风,那安玉自是一人排在了一号,不足一盏茶的时间便已办理完入学手续,在书院杂工的带领下去了后山的书舍。
元奇在当中挤了半天,方才在广场最右侧看到一个写着“遴考”的牌子,门前也就三五人的样子,等走进时才见到,这三五人都是西疆人的装束,元奇心中正疑惑为何不曾看到路上遇到那位也要参加遴考的人时,那几个排队的西疆人便议论起来“怎么又来了一个周人,哼!这些周人入院不必遴考,还这么要来和咱这些三司外的西疆人争这三个入院名额!”“对呀,这周人着实可恶!也太不公平了。”元奇听此,也只得装作不知。
这遴考的报名手续简单,填了姓名,籍贯,年龄,领取记有编号的竹牌即可。因历年参加遴考的人也不过十多人,很快便完成了报名,办理人员交代了午时三刻便就在桃李阁前举行遴考。元奇领了号牌出来,见那些推荐入学的人依然在办理中,弄得整个桃李阁都有些喧嚣。便寻了一个僻静处想清静一下,离开广场不远处刚好有一凉亭影于大树之下,甚是清幽,元奇走进正好看到山道上遇见的那个少年,此刻正手握折扇乘凉,便走到跟前行礼:“见过兄台,山道上多谢赠水解渴。”
那人见元奇行礼,也回了一礼道:“些许小事,不足言谢。还未请教小兄弟姓名?”
“元奇,领阳县安家里人。”
“哈哈哈,我是郡城李浩之,不必如此拘谨,你一行礼,我也得跟着还礼,岂不麻烦?”
“如此也好!”
二人在凉亭里坐下后,元奇问道:“李兄,这师从推荐之人,如此之多,书院皆收,就不怕遇到一些无真才实学的人吗?”
李浩之面带笑意道:“收,怎么不收,这推荐之人,每人都得缴纳学费百两!你看看这么多人,好几万两白银呢?再说了,一个月后还要举行秋选,到时秋选丙级以下的都会被清退回去,不退钱哦!”
“原来如此!那遴考入院的学子需缴多少学费呢?”元奇来求学时虽有所准备,不过十余两,当然在意自己要缴多少钱的问题了。
李浩之见他如此问,加之之前山道上看他吃的是粗粮馒头,便知元奇定是担心学费太贵,笑道:“过了遴考只用缴二十两,不过你若过不了秋选不但也得下山,还得补缴八十两。”
“这是为何?”
“看来你是真的不懂啊,遴考不过是表面上为表达书院‘有教无类’的宗旨而设定的机制罢了,能让那些没有师从从、没有县(司)推荐,且家中又穷的人知难而退。当然若真的遇到有真才实学之人,要走遴考才能入院,必定家中贫困,所以比常人反而少收了八十两。”
“原来如此!”元奇听李浩之介绍完,不禁心里计较道:看来我不但遴考要过,秋选也必须考过才行,这些年虽然师傅不大教,但自己对读书从未松懈过,倒还有些自信的。只是不知这西南道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