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刘伯温再次步入大殿,他神色从容,仿佛早已料到会有此景。他走到朱元璋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朱元璋听后,眉头舒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站起身来,看着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尔等之意,朕已尽知。出兵安南之事,关乎大明之威望与利益,需谨慎处理。朕决定,先遣使臣前往安南,调查真相,再做定夺。若安南确有奸臣作乱,我大明自当出兵相助,以彰显正义。若此事另有隐情,我大明亦需保持克制,维护两国友好关系。”
朱元璋之言,让朝堂之上的争论逐渐平息。武将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决策。文官们则暗自庆幸,认为此举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武将突然站了出来,正是蓝玉麾下的一员猛将常遇春之子常茂。他拱手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陛下,微臣以为,出兵安南,乃我大明之义举。若遣使臣前往,恐被奸臣所阻,难以得知真相。且安南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大明若不出兵相助,岂不有负天下苍生之望?”
常茂之言,再次激起了武将们的情绪,他们纷纷附和,认为出兵安南刻不容缓。
此时,刘伯温再次站了出来,他走到常茂面前,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常将军,出兵之事,需谨慎考虑。我大明虽为天下共主,但亦需遵循天道,顺应民心。若贸然出兵,恐伤两国和气,不利于日后交往。且安南内部之事,应由其自行解决,我大明不宜过度干涉。”
刘伯温之言,让常茂哑口无言。他深知刘伯温的智慧与威望,不敢再轻易反驳。
朱元璋看着朝堂之上的局势,心中暗自满意。他知道,刘伯温的出现,让朝堂之上的争论得到了平息。他站起身来,看着文武百官,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尔等之意,朕已尽知。出兵安南之事,朕自有决断。尔等需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大明之江山社稷。”
说完,朱元璋便宣布退朝。他转身走进后宫,心中暗自思量着出兵安南之事。他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需要他深思熟虑后再做决策。
在后宫之中,朱元璋召见了心腹太监李芳,询问他对出兵安南的看法。李芳为人机敏,善于察言观色,他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出兵安南之事,确实需谨慎考虑。安南内部局势复杂,我大明若贸然介入,恐难以收场。且我大明目前正值用人之际,若将兵力过多投入安南,恐会影响国内局势。”
李芳之言,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李芳所言非虚,出兵安南之事确实需谨慎处理。他站起身来,在后宫中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
就在这时,一名宫女匆匆走进后宫,手中拿着一封书信。她跪倒在地,将书信呈递给朱元璋:“陛下,这是安南国使臣阮文正留下的书信,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书信中详细描述了安南国内的局势,以及奸臣黎季犁的种种恶行。朱元璋看完书信后,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满。
他站起身来,看着李芳,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李芳,你即刻传朕旨意,命礼部侍郎胡濙为特使,前往安南调查真相。若安南确有奸臣作乱,我大明自当出兵相助。同时,你传令给蓝玉等将领,让他们做好出兵准备,随时待命。”
李芳闻言,心中暗自佩服朱元璋的决断。他恭敬地应了声“是”,然后转身离去,去传达朱元璋的旨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濙作为特使,带着朱元璋的旨意和礼物,前往安南调查真相。他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安南的都城。在都城之中,他见到了年幼的新王和掌控朝政的奸臣黎季犁。
胡濙以礼相待,与黎季犁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详细询问了安南国内的局势,以及黎季犁的执政理念。黎季犁虽然表面上对胡濙客气有加,但心中却充满了戒备和不满。他深知大明之强大,不敢轻易得罪。但同时,他也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更不愿看到大明军队介入安南内部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