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这些地方人口缺乏,只要是人,来者不拒。
开化的东南夷略微培训教育就是上好的移民,未开化的也是上好的劳动力。
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也不太好办。
好在,道理讲不清,就用刀枪。
明国的刀子足够锋利,枪也十分厉害,虽然偶有小规模反抗,大体顺利。
之所以抛弃了仁义的教育,干这不那么干净的事情,哪是因为有利可图。
仅凭这一项,日南就把从国内吸引移民的花费补了大半。
为了稳固统治,日南从国内西北干旱贫瘠的地方,吸收了三十万户百姓过去。
三十万户移民,花费不下千万贯。
尽管日南富庶,千万贯也不是小数目。
如此费心费力是绝对值得的。
现今,不管谁到了日南,若是不在意天气,只看百姓衣食住行,都以为还在国内。
这掺沙子的行为,绝对无可挑剔。
同时,侯蒙也想明白了刘民生当初建议的更深层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军方建立了十分牢固的关系。
大明宰相确实不染军权,这是制度规定,也是让皇帝放心的前提。
然而若是对军方说话不管用,那也绝对不行。
比如某地突发灾难,急需救灾。
宰相府给当地驻军发出协助请求,结果当地军队不给回应,尴尬不?
刘韐不会,哪是因为他大儿子乃是当朝第一大将,娄敏中不会,那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出身军伍。
以前的侯蒙会,那是因为他和军伍毫无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