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乡野之间,必有遗贤。
在这种交通落后的时代,如何能够寻访到所需要的人才?
无非名声二字。
名士由此而来,察举从此而兴。
在科举未曾全面推行之前,要想为官,必先有名望。
有名有望者,才能为人所知,而无名望者,便难以出头。
所谓名望,由来者无非那几处。
一者仁孝,辛苦积累;二者,长者点评,尤其以曾为官者评语为佳;三者,游学各处,与士子文人交游,相互鼓吹,积累名声。
东汉末年,袁绍守孝,加以舆论造势,数年内便传遍天下,从而获取了极大名望。
除此之外,“孔融让梨”、“陆绩怀橘”也是那个时代名士商业互吹的典范。
你捧我一场,我敬你几句,名声就此传扬,久而久之,便成所谓名士。
那么所谓名士,到底有几分才干,就不得而知了。
东汉一朝,所谓名士,大抵便是如此批发量产。
林正阳来自主世界,怎么不清楚所谓名士?
这些家伙,往往空谈,其中尤以魏晋名士为最。
汉末名士,至少还能上马提刀,下马诗书,含金量还是有着。
魏晋名士,就彻底堕落了,把文人那套务虚之风发展到极致。
林正阳是极为不喜所谓这类名士的。
可惜,有些人,不请自来。
偏偏,不得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