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举低头沉思,这番话说的确实有道理,历史上确实有许多百折不挠的例子摆在他的面前,他只是输了一次而已。
更重要的是,薛举想起了自己的偶像项羽,他要从偶像身上吸取营养,项羽曾经经历了多次的……,想到这儿,薛举有点惭愧,除了最后一战,似乎项羽打仗从来就没有输过,同样都是“霸王”,自己这个“霸王”当的有点失败啊。
他又想起了项羽的巨鹿之战,那是他最爱听的评书故事,这场基本上消灭了秦军主力的战争挽救了处于劣势地位的六国部队,是项羽的成名之战天,既然项羽可以,那我也可以,想到这里,薛举暗暗握紧了拳头。
薛举是有了信心,但他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李世民的大军就在城下,而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招来援兵,只要李世民下令攻城,天水城根本坚持不了几天,李世民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李世民懂得纵虎归山的道理,就算薛举父子不足为惧,但他们手上有李世民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骑兵。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部队和草原地区的部队发生冲突时总是草原地区的部队占有优势,因为他们有着精锐的骑兵。
尽管在攻城之战中这种优势不太明显,但在野战之中精锐骑兵优势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以骑兵对步兵,马匹带来的冲击力是步兵无可比拟的,打赢了可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就算打输了步兵想追也追不上,可以保存实力。。
李世民忘不了父亲在霍邑之战前接收突厥骑兵时兴奋溢于言表的场面,从那时起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眼下,只要攻破天水城拿下薛举,他就有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骑兵,天水郡,薛举,骑兵,我李世民志在必得!谁也阻拦不了我。
这样来看,薛举将要败亡的结局是注定了的,事情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很意外,还真有,普天之下能让李世民放弃嘴边的肥肉改变决定撤军的人,只有一人,那就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
就在李世民摆好攻城器械准备发动对天水城的进攻时,他收到了来自长安的加急信件,是李渊的亲笔信,通篇只有一个主题:撤军!立马撤军!越快越好!
看完这封信的时候,李世民楞了好久,他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在他快要胜利的时候撤军,信里没有任何解释,只是反复的强调必须撤军。
李世民思索了好久,还是没想明白,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既然你对我有政策,那我就给你来个对策,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说过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对于这个自己一直看着长大的儿子的性格,作为父亲的李渊是最清楚不过了,李世民接到信后有什么反应李渊一清二楚,所以他在信的末尾又加了一句话,别给老子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鬼话,老子让你回来你就回来,否则就算你打了胜仗回来,老子也要把你军法从事!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世民再也没有了拒绝执行命令的理由,看着快被打下来的天水城,李世民心中闪出一丝无奈,百般不情愿地发布了一道命令: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