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到刘成波家里去的时候,他带我们去游了玉蟾山和龙脑桥。这是隔壁邻县非常著名的风景点,虽然距离我们不过几十公里,却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玩,这一次让我们如愿了。
玉蟾山景区位于泸县县城旁,距泸州市区33公里,为国家级旅游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海拔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景区规划面积为49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7。8。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主要景点有塔林、双蟾对鸣、九龙浴太子图、千手观音、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图、《流民图》浮雕等。
玉蟾山山间怪石嶙峋,皆形似蟾蜍,故有”遍山皆玉,无石不蟾”的美誉,且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誉为”川南明珠”。玉蟾山以千手观音为核心的摩崖造像群,是历代能工巧匠雕刻的精美佛教摩崖造像,现存四百余尊,多为明代的摩崖石刻,大者盈丈,小不满尺,线条流畅,神态逼真。其中”千手观音”、”悟道图”、”刘禅戏海”、”十八罗汉飘海”等,雕刻精细,技艺娴熟,形态自然,堪称艺术精品。
我们在玉蟾山上奔跑、欢笑,欣赏千手观音壁画,追逐建文帝的传说,瞻仰黄山谷的题字,吟诵杨升庵的诗句,沐着清风、听着禅唱、闻着烟火,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受,仿佛能够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和忧愁,也让我们暂时不去思考高考成绩和志愿的事情,而是享受着这难得的时光。
“我记得班主任以前好像写过一首有关玉蟾山的古诗,就是那一次上全县公开课的时候,班主任在课堂上朗诵的那一首,你们还有人记得不?”突然,文豪问大家,而我们虽然也记起有这么回事,却记不起班主任那首完整的古诗了。
“班主任写的这首古诗名叫《川南明珠玉蟾山》,全诗是这样的,我朗诵给你们听听。”文豪不愧是班上的才子之一,文学功底就是深厚,连老师地课堂上读过的一首诗也能够记下来。
川南有明珠,其名为玉蟾;群峰竞秀色,金鳌出云端。
建文落魄时,藏身山寺间;庭坚醉酒处,尚存玉倒悬。
迢迢旧驿道,漫漫古雄关;九曲迤逦来,冱水绕廓环。
龙城依山势,古县焕新颜;南来北往客,繁华越千年。
游过玉蟾山之后,我们又到了龙脑桥,据说这是可以和赵州桥、卢沟桥相媲美的中国古代石板桥梁的代表,被誉为“中国第三桥”。
龙脑桥位于泸县县城附近,架设在九曲河上。明洪武十一年至三十一年(1378-1398)建。后来清代康熙朝曾经专门下旨要求当地政府要保护好这座龙桥。龙脑桥以石雕精湛著称,石雕艺术又以龙头占主要位置而得名。
桥为平梁式石桥,原高5米,长54米,宽1。9米,有14个桥墩,将桥分为13孔。石雕为巨大的龙、狮、象和麒麟等兽类分布在中间8个桥墩上,形象比例匀称,造型古朴凝重,体态生动自然,昂首于九曲溪上游,尾部均翘峙于溪水下方,桥面则为诸兽身躯。
4条龙口中,各衔一个重数十斤的“石质宝珠”,每条龙的鼻孔都能吹出明亮的响声。其他诸兽有的口衔绶带,有的脚踏绣球,有的脚踩玉圭,无不灵活传神,各具特色。整个造型独具匠心,斧凿精致大方,线条简练流畅,把整个石桥构成了一个玲珑壮丽、生气盎然的艺术整体。
我们来到龙脑桥的时候,正是初夏时节,桥的一边是一个花木基地,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而在公路的两旁,种满了美人蕉,各种色彩的花异彩纷呈,幽香扑鼻,令人赏心悦目。徜徉在龙桥桥头,遥想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建造起如此宏大壮观的龙桥,真心佩服那些古人的创造能力,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如此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文明。
“我听说,要以龙脑桥为中心,在这周围打造一个现代代的农业观光旅游园区。再过几年咱们再来龙脑桥,估计那个时候这周围已经形成一个景区,会有更多好玩的地方、好看的风景了。”
刘成波站在龙脑桥上,伸手在半空中划了半个圈,向我们述说着龙脑桥开发成旅游景区的规划,让我们心生向往。于是我们约定,十年之后,我们再聚会,重新回一次母校玉龙中学,重新走一遍我们这几天玩过的地方,再重新到玉蟾山、龙脑桥来畅述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