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幼和太老的竹子都不适合雕刻,所以一般竹刻以三至四年间的竹子为最佳。
决定后,卢毅低头就往竹林里钻。
竹子的雕刻的学问太多了,哪怕都是三四年的竹子,雕刻也有不同。
比如留青竹取材与一般的竹刻就不一样,它必须选在秋冬时节入山。
要选两三年未出笋的毛竹。
因为嫩的质地太软,雕刻容易变形,老的纹理粗糙且有斑。
所以要选竹质坚实、竹面平整、竹筠看不出立纹的。
而且竹子不是采完就可以雕刻了。
砍好后,要扛着下山,不能沾地,这样就不会破坏了竹青。
到了平地把竹子断成合适的长度,放进有明矾的水中大火煮青,再阴干半年,等过完梅雨季,这才算是完成了留青竹刻材料的准备工作。
雕刻是门手艺活,竹刻更甚,在竹刻行当,留青竹刻取材最严格,耗时极长,所以卢毅的竹刻,都会先去将足量的竹料留存起来,这样方可以将金凌竹刻更好地展现于人前。
在竹林中穿来穿去,挑好了两根非常好的竹子,卢毅这会用扛在肩上的工具,把整根竹子连根拔起。
她没有损伤一点表皮,只需到平地再断成合适的长度便可。
采竹这工作比较困难,卢毅一次也就是能找这么两根竹子,这还是卢毅是采竹老手了。
一般人,根本不行。
采竹之后,卢毅没有休息,要赶在日落时候到家,他索性扛着竹子直接下山。
好在下山的途中,有微风吹拂,带来丝丝的凉意不会让卢毅觉得热。
远处的白雾这会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去殆尽,从山上往下看,山坳里随风轻摆的竹林则是格外的美。
尤其是站在这样的林子里,听着竹林声响,更是感觉身心宁静。
想着能够上山采竹,然后将采到的竹子转化为艺术品,卢毅觉得是一种幸福。
这种山水之间的意趣,也只有像卢毅一般生长在山里的孩子更懂,更加珍惜。
到了平地,卢毅把竹子断好放在袋子里,回到家,卢毅就把这些竹子先藏了起来。
去西屋取出自己存好的竹子,卢毅拿来工具,这就要开始竹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