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卷三

从驺衍到齐国稷下的诸学士,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等人,各个著书立说谈论天下兴亡治乱的大事,用以求得与国君会见,这些事怎么可能说得尽呢?

淳于髡是齐国人。他博闻强记,治学兼采众家,不专于一家之言。从他对君王的进谏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是仰慕晏婴的直言敢谏,然而实际上他擅长于察言观色,揣摩君主的心意。有一次,一个宾客把淳于髡引见给梁惠王,惠王让身边的侍从退下,单独与他坐着接见了他两次,然而他始终一言不发。惠王感到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道:“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不及他,可等到他见了寡人,寡人是一点收获也没有啊。难道是寡人不配与他交谈吗?到底是为什么呢?”那个宾客将惠王的话转告淳于髡。淳于髡说:“是这样的。我第一次见大王的时候,大王的心思全都用在相马上;再见到大王的时候,大王的心思又用在了声色上,所以我沉默不语。”那个宾客将淳于髡的这些话全部报告了惠王,惠王大吃一惊,说:“哎呀,淳于先生确实是一个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时,有个人献上好马,寡人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正巧淳于先生来了。先生后一次来时,又有个人献来歌伎,寡人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正好淳于先生来了。寡人在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让身边侍从退下了,可是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是有这回事。”后来淳于髡进见惠王,两人专注地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有感到困倦。惠王打算封淳于髡为卿相,淳于髡却辞而不受,转身离开了。于是惠王赠给他一辆四匹马驾的平稳车子、五匹帛、玉璧以及一百镒黄金。淳于髡终身没做官。

慎到是赵国人。田骈、接子是齐国人。环渊是楚国人。他们都专攻黄帝、老子关于道德方面的理论学说,阐述并发挥黄老学说的意旨。因此他们都有著述传世,慎到写有论文十二篇,环渊著有上、下篇,田骈、接子也都有所论著。

驺奭,是齐国的第三个驺子,他较多地吸收驺衍的学说来著述文章。

当时齐王很赏识他们,将淳于髡以下的这些人,都任命为列大夫,为他们在宽阔平坦的大道旁建造有高门大屋的住宅,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宠信。以此来招揽天下各诸侯国的宾客,宣扬齐国能够招纳天下的贤能之士。

荀卿是赵国人。他五十岁的时候才去齐国游说讲学。驺衍的学说迂曲夸大,多有空洞的论辩;驺奭的学说完备周密,但却难以实施;至于淳于髡,若与他相处的日子久了,时常能学到一些有用的观点。因此齐国人称颂他们道:“高谈阔论的是驺衍,善于雕饰的是驺奭,智虑无穷,能言善辩的是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已经在齐襄王当政时就去世了,此时荀卿是最年长、资历深的学者。当时齐国正在填补列大夫的缺位,而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出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中伤荀卿,荀卿就去了楚国,春申君请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免,便在兰陵安家了。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当了秦朝的丞相。荀卿憎恨乱世的黑暗政治,昏乱亡国的君主接二连三地出现,他们不遵循正道,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相信他们能够赐福去灾,而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小节,再加上庄周等人荒诞不羁、败坏风俗,于是荀卿推究儒家、墨家、道家的成败得失,整理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后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了。

当时赵国也有公孙龙,他曾以“离坚白”之说,与惠施的“合同异”之说展开辩论,此外还有剧子的言论;魏国有李悝,他提出了鼓励耕作以完全发挥土地潜力的主张;楚国有尸子、长卢;齐国东阿还有吁子。自孟子到吁子,世上流传着他们的诸多著作,所以不详细叙述这些著作的内容了。

墨翟是宋国的大夫,他擅长守卫和防御的战术,竭力提倡节俭用度。有人说他与孔子是同时代人,也有人说他在孔子之后。

孟尝君列传

当初,田婴的儿子有四十多个,他的小妾又生了一个儿子叫田文,生于五月五日。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不要抚养他。”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地把他带大了。等到他长大后,他的母亲就通过田文的兄弟将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愤怒地对田文的母亲说:“我让你把这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大了,这是为什么?”田文立即给他父亲磕头,接着反问父亲:“您不抚养五月生的孩子,又是为什么?”田婴回答道:“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后身长与门户一样高,将会害父害母的。”田文问父亲:“人的命运是由上天给呢?还是由门户给呢?”田婴不知如何回答,便默不做声。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给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给的,那么可以加高门户啊,谁还能长得到那么高呢!”田婴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

过了很久,田文趁空闲的时候问他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孙子。”田文接着问道:“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不知道。”田文说:“您执掌齐国大权,担任宰相一职,到如今已历经三代君王了,齐国的领土没有扩大,可是您的私财却已积贮了万金,您的门下也没有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门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出宰相。现在您的姬妾踏着绫罗绸缎,而士人们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和女奴有吃不完的饭食肉羹,而士人们却吃糠咽菜填不饱肚子。现在您还在增加积贮,想把这些留给那些还不知道是谁的人,却忘记了自己的国家在诸侯国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觉得这很奇怪。”自此后,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以父子之礼对待田文,要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宾客一天天多了起来,来往不断,田文的名声随之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都派人来请求薛公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了。田婴去世后,谥号为靖郭君。而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父亲田婴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来的宾客以及那些有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财,也奉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天下贤士无不倾心归附于他。他的食客有数千人,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等。孟尝君每次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交谈的时候,总会在屏风后安排一个侍史,让他把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并问明宾客的亲戚的住处。宾客离去后,孟尝君已派使者去宾客的亲戚家里问候,献上礼物给他们的亲戚。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用晚餐,有个人遮住了烛光,宾客大怒,认为饭菜的质量肯定不等,放下碗筷就要告辞。孟尝君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菜与他的比较,那位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自刎来谢罪。因此有很多贤士都归附于孟尝君。孟尝君对来到他门下的宾客并不挑拣,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所以每一个宾客都觉得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平原君列传

秦国围攻邯郸的时候,赵王曾派平原君去别国求救,当时想与楚国订立合纵的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与他门下勇猛有力、文武兼备的二十名食客约好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若能通过谈判取得成功,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谈判不成功,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歃血为盟,一定要签下合纵的盟约才能回国。不必去外面寻找文武之士,从我门下的食客中找就足够了。”结果选出了十九人,剩下的人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了,竟没有办法凑够二十人。这时平原君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他径自走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道:“我听说您要去楚国,让楚王签下合纵的盟约,并且商定与您门下二十名食客一同去,不去外面找。现在还缺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让我也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来我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答道:“到现在整整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士活在世间,就如同锥子在口袋里,它的尖头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谁称颂过你,我也从不曾听说过你,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您不能去,请留下来。”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您把我放进口袋里吧。如果我早就被放进口袋,整个锥头都会露出来的,不单是只露出一点锋尖而已。”平原君最终同意带毛遂一同去。另外十九个人相互使眼色示意,暗自嘲笑毛遂,不过没有发出声音。

等到毛遂到了楚国,与另外十九个人谈论、争议过天下局势后,那十九个人都很佩服他。平原君与楚王就订立合纵盟约一事进行谈判,他再三与楚王说明利害关系,从早晨起就谈判,直到中午还没签下来,那十九个人就对毛遂说:“先生您去吧。”于是毛遂握着剑,一步一阶走到了殿堂之上,对平原君说:“谈合纵非‘利’即‘害’,只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从早晨就谈合纵,到了中午还没有决定,是什么缘故?”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位客人是做什么的?”平原君答道:“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斥责道:“怎么还不给我退下!我在与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做什么!”毛遂握着剑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斥我,不过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距离你只有十步远,十步之内您就不能再依仗楚国人多了,大王的性命就在我手上。我的主人就在您面前,当着他的面您怎么能呵斥我?况且我听说,商汤曾凭着七十里土地称王天下,周文王凭着一百里土地使各诸侯臣服,难道是凭着他们的士兵多吗,其实是因为他们善于根据形势发挥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纵横五千里,拥兵百万,这是争王称霸的资本啊。凭着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谁能挡住你们的威势。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头小子罢了,他率领几万人的军队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郢,再战又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侮辱了大王的先祖。这是楚国百世的怨仇,连赵王都感到羞耻,可是大王您却不知道痛恨秦国。合纵的盟约是为了你们楚国,而不是为了我们赵国。我的主人就在您面前,当着他的面您为什么这样斥责我?”听了毛遂的这番话,楚王立即改变了态度:“是,是,的确如先生所说,我一定竭尽全国之力来履行合纵的盟约。”毛遂说:“合纵的盟约确定下来了吗?”楚王答道:“确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的左右近臣说:“把鸡、狗、马的血取过来。”毛遂双手捧着铜盘,跪下将其进献给楚王,说道:“大王应先歃血以表达订下合纵盟约的诚意,其次是我的主人,然后是我。”就这样,他们在楚国的殿上订立了合纵的盟约。这时毛遂左手托起一个铜盘,用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道:“请各位也一块儿在堂下歃血吧,诸位虽然碌碌无为,可也算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所谓的依靠别人的力量来做成事的人吧。”

平原君签订了合纵盟约后便返回赵国,回到赵国后,平原君说:“我不敢再说我能够鉴别人才了。我鉴别的人才多说上千,少说也有几百,自认为不会漏掉天下的贤士,现在竟然漏掉了毛先生。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比九鼎、大吕这样的传国之宝还受人尊重。毛先生凭着他那三寸之舌,竟抵得过百万大军的威力。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于是将毛遂奉为上宾。

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名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魏昭王去世后,魏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那时候,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去当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曾经差点将自己屈打致死的缘故,便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在华阳驻扎的军队,魏将芒卯也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都为这件事而深感焦虑。

公子为人仁厚,礼贤下士,无论士人有无才能,也无论其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与他们交往,从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待人傲慢。因此方圆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于他,他招徕的食客达三千人。当时,各诸侯国因公子贤明,门下聚集了众多能人,连续十几年不敢出兵谋犯魏国。

有一次,公子和魏王正在下棋,然而北方边境传出警报的烽火,说:“赵国出兵进犯,将要入侵边境了。”魏王放下棋子,立即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道:“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入侵。”又照旧跟魏王下棋,就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非常惊恐,心思完全没有放在下棋上。过了一小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是赵王外出打猎,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十分惊诧,问道:“公子是如何知道的?”公子答道:“我有一个食客能探到赵王的私事,赵王有什么行动,他会立即禀告我,因此我知道这件事。”自此后,魏王对公子的贤能便有所畏惧,不敢将国家大事交给公子处理。

魏国有个叫侯嬴的隐士,七十岁了,家境贫寒,在大梁城的夷门看大门。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后,便前去拜访他,并带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对公子说:“我几十年来修身养性,保持着纯洁的德行,终究不能因我是个贫困的看门人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钱财。”于是公子摆酒大会宾客。大家坐定之后,公子带着车马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去夷门接侯先生。侯先生整了整破旧的衣帽,径直上了车子,毫不客气地坐在了公子空出来的尊位上,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手握马缰绳,比之前更为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坊里卖肉,希望您委屈一下,载我去拜访他。”公子毫不犹豫,立即亲自赶着车前往街市,侯先生下车去找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着与朱亥聊天,同时暗中观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为温和。此时,公子家中魏国的将相、宗亲以及高朋贵宾满堂,正等着公子回来举酒开宴。街市里的人都看到公子握着马缰绳替侯先生赶车的景况。公子的随从都在暗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的面色始终未变,才辞别朋友上了车。到公子的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在上座,向宾客赞誉侯嬴乃是修身洁行的贤士,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站了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恭恭敬敬地举杯为他祝福。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公子做的事也够多的了。我只是城东门的守门人,可是委屈公子亲自去市井之中迎接我,我本不应该再去拜访朋友,可是公子竟肯陪我一起去拜访他。而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里,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的态度更为谦恭。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一个能礼贤下士的高尚的人啊。”这次宴会散了之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上宾了。

侯先生对公子说:“我拜访的那个屠夫朱亥,是一个有贤能的人,只是世人都不了解他,所以隐身于屠坊之中了。”公子曾多次前去拜访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对此感到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败了在长平驻扎的赵国军队,接着又发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曾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人去救援赵国。秦昭王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者告诫魏王:“我攻下赵国是迟早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援赵国的,在我拿下赵国后,一定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感到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发兵,让军队驻守在邺城,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在犹豫地观望。平原君接连不断地派使者到魏国,指责魏公子道:“我赵胜之所以与公子结为亲戚,就是因为公子有高尚的道义,能在关键的时候热心地救别人于水火之中。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要被秦国攻破,可是魏国的救兵至今仍然不来,公子的急人之困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即使公子不把我赵胜放在眼里,抛弃我而看着我投降秦国,难道您就不可怜自己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而忧虑万分,多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门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但由于魏王害怕秦国,始终没有听从公子的建议。公子料想终究不能劝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定不能只顾自己活着而眼睁睁看着赵国灭亡,于是请来门客,凑集了一百多辆战车,打算带着门客赶去战场与秦军决一死战,与赵国人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