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这样的官员来说,有一个正经的实事,这当然值得兴奋,虽说历朝历代都有修葺官道的传统,但大明的这次修路不一样。
修成以后,再遇下雨天都能照常行驶,可以说这就是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
指挥部则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建设公司,主要负责选线选路、进购材料和工程施工。
第二部分为运营公司,主要负责维护保养、治安管理和收取过路费。
虽然收过路费这听起来有些像打劫,但为了能把这种工程持续性的推进下去,就必须要有‘回头钱’,否则20亿这个数字,现在的国库是完全承受不了的,就是其他的事情全部停下,也承受不起这么大规模的修路。
疆域广大,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好在皇帝和群臣商议,将过路费的收取年限初定为10-15年,主要是收回成本,之后会逐步降低收费标准直至取消。
如果一直收费,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很多穷苦之人是宁愿不走,也不会付这个钱。
他连马都没有,走不走这种水泥路面有什么区别呢?
此时的人还不知,什么叫重大项目拉动经济成长,
不说究竟需要多少人、多少奴隶,光是进购材料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毕竟水泥也不是天然现成的,它也需要石灰石等原材料,换句话说科学院与少府合资成立的水泥工厂也需要进原材料。
于是乎在正德二十三年,初期户部投的五千万和少府投的三千万,很快就开始显现出效果。
朱厚照在南京城也看得到,
在冰天雪地之中,项目部的建设已经开始,最先到达的三船奴隶每人收到了一件棉衣,好吧,这个钱是项目部掏的,但都不是什么好货,拿到这个单子的老板开心的很,处理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嘛。
转过头来再弄个两千元的票子送到项目部的采购主事手中,
这属于常规操作,有财一起发,才能发得长久。
而在第一批水泥到货之前,这些奴隶需要先将选线路面上面的附着物清理掉,相当于先开出一段平坦开阔的路面。
剩余的人手还要去砍伐木柴,为他们自己搭建一个简易的住所。
因为人员聚集,所以不少商贩开始在南京城的西南边摆摊儿,这里本来就是一片空地,连个名字也没有,后来人们知道了,这里是南京到南昌直道南京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