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正值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黄初启认为弟弟可能已经在战乱中死去或者被抓了壮丁。
有人告诉黄初启,有一位神仙很厉害,黄初去了发现那位神仙竟然是黄初平。
黄初平解释说,修道的时间过得快,现在自己已经成仙了。
黄初启半信半疑,拉着弟弟说,别扯了,我还不知道你吗?你修什么仙?我们的羊去哪里了?
黄初平带着哥哥到了金华山,放眼望去,遍地都是乱石。
黄初平指着乱石,施展法术,满山的乱石瞬间变成了满山的山羊。
黄初平指石称羊,就是这么来的。
黄初启后来也跟随他的弟弟黄初平一起修仙,两人最终成为了一对神仙兄弟,他们做了许多好事,并在香港建立了黄大仙庙。
香港所谓的黄大仙并不是黄皮子,而是黄初平两兄弟。
刽子手、接生婆和盗墓贼,这些人都与生死有关,因此他们被认为与巫师有联系。
梦言的《檀香刑》节目中提到了刽子手能看见死者的灵魂变成了动物。
还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由王祖贤主演的《千人斩》,电影中有一个刽子手,他的刀斩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大恶人,因此那把刀变成了神器。
庆典主持人、部落首长、国王等身份人物,都被认为具有神性,他们被视为能够与上天沟通。
诗人也是一个与巫师相近的角色。
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与巫术和宗教咒语的生成方式有着相似之处。诗歌的基本构成方式包括“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表达,以及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里将黑夜拟人化,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追求。
比如说,“你是什么”,这种重新命名和判断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咒语的结构。
主持宗教祭祀的人也常被认为是巫师,因为这些神职人员长期禁欲、与世隔绝,并且经常与超自然的物品打交道,因此容易被蛊惑,甚至发疯,日本三大妖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关于藏传佛教中苯教和佛教的关系,现在有些人认为原始宗教中的苯教后来被莲花生大仕给收了,这个话题可能比较敏感不能多写。
如果跳出宗教语境,在更公共的语境下看,苯教是西藏地区的一种原始的萨满教。
当佛教传入并成为主流后,对之前已有的宗教传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污名化或恶化,这是话语权的争夺。
顺便多提一句,乾隆二年,清政府制定了《钦定祭神祭天典礼》,清政府规定了野萨满、家萨满和宫廷萨满,其中野萨满是非法的,关外以北的萨满不允许来到中原地区。
因此产生了一句谚语和一个普遍的误解:“仙家不出山海关”,这实际上起源于乾隆年间的政策。
既然说仙家不出山海关,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出马仙怎么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