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256章 大白菜

北宋苏东坡有: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

陈耆卿所撰的浙江台州地方史书《赤城志》中,终于明确区分:大曰白菜,小曰菘。

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曾在诗中写道:看人浇白菜,分水及黄花。

这是大白菜第一次从菘菜中分流出来。

唐代时期,牛肚菘已初露大株型和包心演化的端倪,随后北宋初年的马面菘与扬州大叶菘,均成为这一进化历程中的分支与硕果。

直至元末明初,白菜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们不再局限于塌地生长,而是展现出外叶紧密包心、合拢向上的新姿,直接以白菜之名流传开来。

关于大白菜如何从散叶形态转变为包心之谜,至今仍悬而未决。

主流解释有二:一是芜菁与大白菜杂交后,经过持续定向选育而成;

二是南方的菘北迁途中,为抵御寒冷,叶片自然卷曲包心,最终演化为现今我们所见的大白菜。

两种说法各有千秋,却均难以实证,只能留待后人继续探索与求证。

大白菜的定名的标志则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有二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淡青白色。燕、赵、辽阳、扬州所种者,最肥大而厚,一本有重十余斤者。

一棵10多斤重已经说明了,它绝不可能是小白菜或油菜,外形颜色也与现代大白菜无异。

在大白菜确切定名的同时,腌酸菜和冬储白菜也见诸史册。

李时珍在介绍完大白菜之后,就提到北方过冬要入窖,燕京菜农用其罋培黄芽菜及白菜采种等情况,进一步说:其菜作菹食尤良,不宜蒸晒。

菹即酸菜,在大白菜出现前,古人已经有使用芜菁、芹菜、韭菜制菹的经验。

李时珍所说的作菹食,恰恰可以和今天东北地区仍流行的酸渍大白菜对得上。

对大白菜的腌制,重点不是口味,而是为了长期储藏。”

迷雾麋鹿迷了路:小时候一到冬天就得倒腾白菜,楼下楼上楼上楼下的搬。

骄傲的猪猪:北方的冬天最亮眼的一抹绿色。

天涯赤子心:个人觉得大白菜是蔬菜之王,霜打过的大白菜猪油加大火炒,比肉都好吃。

李世民:“10斤,牛肚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