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791年,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姬发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十七万军队大战于牧野,周军大胜。周武王灭商之后,公元前1045年,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周武王崩,子诵即位,由周公旦辅政。三监看不惯周公旦辅政,管叔鲜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岁小却执掌辅政大权,于是联合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花三年平定此乱,武庚及管叔鲜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废为庶民。周昭王南征共3次,最后一次还师渡汉水时,遇天灾溺死,三军覆没。周穆王继位时年已五十,西伐犬戎,南征荆楚,好游行以致朝政松弛。周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周人深为所苦,迁都犬丘。周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垄断社会财富及资源,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杀,酿成国人暴动。周朝暴动,厉王出奔到彘而死。周幽王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国人怨声四起,伐六济之戎失败。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先后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春秋末年,吴越参加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乘中原会盟诸侯的时机,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晋国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史称&;;战国七雄&;;。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秦王嬴政任用尉缭、李斯等人,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经过多年的征战,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武王继承父志,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对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武王审时度势,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西安。大军抵达河南孟津县东北,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周军班师回朝了,史称孟津观兵。武王听到探子的3次汇报后得知,殷商已是众叛亲离: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被罚为奴、微子已隐居,百姓们不敢口出怨言了。武王即位后第四年春天,拜姜尚为帅,发兵五万渡过黄河东进。大军到了盟津,八百诸侯也率兵前来助战,武王向全体将士发表了《牧誓》。姜子牙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他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盟誓后,武王便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离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两军刚一交锋,奴隶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投降,配合周军攻打商军,纣王所谓的70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武王入城来到鹿台,看到纣王的尸体便连射三箭,并砍下纣王与妲己的脑袋,悬挂在宫廷外的白旗下示众。纣王的两个宠臣恶来、费仲也被斩首。从此延续了600多年的殷商王朝,随着纣王自焚而彻底灭亡,史称武王克殷。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敬天保民,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由于过度的辛劳,姬发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倒了。姬发在位十九年崩,谥号&;;武王&;;。
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周公以商朝灭亡和“三叔”等武装反叛活动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要求“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等,提出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的原则。孔子向往周公的事业,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荀子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总之,言孔子必及周公,是古代尊崇周公的情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出《史记》。西周初年男女滥情,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后人管这个叫“周公之礼”。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
姜子牙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河南南阳西。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他年轻时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姜子牙勤奋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直到70岁还闲居在家。姜子牙72岁时,垂钓陕西宝鸡境内。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显示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姬昌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称他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训练兵马。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商纣囚禁了箕子,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发兵时姬发占卜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姬发和众臣的决心一度动摇。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姬发伐纣的信心。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商军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纣王自焚而死,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姜太公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混乱局面得到了安定。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姜太公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太公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也没有到临淄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王宫卫戍部队。成王时期,三监之乱,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运筹帷幄,东西夹攻,平定了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子姜伋继位。姜伋继续辅佐周康王,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锐部队三千虎贲,保卫丰镐。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要效仿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实现了&;;贞观之治&;;。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所借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周幽王是周宣王姬静之子,母亲姜后是齐国国君之女。干宝《搜神记》称姬宫湦生于前795年,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引起百姓强烈不满。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褒姒始终不笑。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率兵赶来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后,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多次点燃烽火,后诸侯不肯应召而来,此为&;;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4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其依据主要是《资治通鉴》起于该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小农经济这一封建经济的形态。分封制逐步没落,郡县制渐渐出现,并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文化融合的进程。春秋战国时期是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期,阶级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人们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衡山利剑,天下无双。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十个月后,燕、代、秦等国都跟着到衡山国收购兵器,可谓天下争购,衡山国百姓于是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一年后,齐国派人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衡山国等诸国都运粮卖给齐国,就在各国为发财欢呼时,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在对衡山国出兵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只得举国降齐。管仲的外交主张,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他熟练的运用轻重之术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管仲面对当时&;;竭泽而渔&;;的经济开发,为了有效利用齐国的林木和渔业资源,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即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免遭破坏。中国最早的官营妓院是管仲开设的,女闾居住的馆所,也就是后世的妓院。目的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俗性多淫,置女市收男子钱以入官,缓和了社会上旷夫和工商市民的性饥渴。
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范蠡是范武子的后裔,出生河南南阳三户邑,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师从于计然。他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吴王因伤逝世。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先吴未发往伐之。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始重用范蠡、文种等,吴王追而围之。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听之,令文种行成于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三年。文种贿赂吴臣伯嚭并送给吴王珍宝和美女西施,伍子胥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范蠡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使百姓得到安定。勾践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公元前482年,吴王杀了忠臣伍子胥,亲带精兵北会诸侯于黄池,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杀了太子友。吴告急于王,夫差听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厚礼以向勾践求和。勾践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吴军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拔剑自杀了。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消灭吴国。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夜,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出齐门,坐上小木船,穿过护城河,直到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迁他地,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至唐配享武成王庙,宋朝时配享武庙。因范蠡善于经营理财、三致千金,又以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符合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战国时期,白圭受范蠡薄利多销的影响,从实践中总结出&;;欲长钱,取下谷&;;的经验。
当初智宣子要确定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劝他不如立智宵。智果认为智瑶各方面优点很多,仪表魁伟,武勇善射,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性格刚毅果决,可智瑶是有才无德之人,由智瑶来掌握智氏家族的命运,会毁灭整个家族。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劝告,还是确定以智瑶为继承人。智果毅然与智氏家族断绝关系,自立一宗,称辅氏。智瑶继位后,确实大有作为,内政方面灭范、中行二氏,驱逐晋出公,拥立晋哀公,独擅国政,两次率军讨郑,战功赫奕,威震诸侯。然而在他取得如此成就之时,自身“贪而愎”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独断专行,不可一世。智伯在蓝台与韩康子、魏桓子宴饮,竟在酒宴上戏弄韩康子,并且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国举出晋国历史上郤氏、赵氏、栾氏、范氏、中行氏等家族遭难的例子,都是因为仇家伺机而动所致,并说蚊子、蚂蚁、黄蜂、蝎子这一类昆虫都能害人,与强宗巨卿的主君和家相结怨,能不提防吗?智伯把这样的规谏当作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智伯伐郑,赵襄子为将领,智伯酒醉之后,给赵襄子灌酒,还殴击襄子。赵氏的家臣纷纷要求以死相拼,襄子劝阻了大家,并说正是因为自己能够忍辱,才被父亲立为太子。返国后,智伯居然还给襄子之父赵简子做工作,要他废除襄子,另立太子。简子不听,智伯竟要干预赵氏的家政,引起襄子的愤恨。智伯四下结怨,却不自省,而且贪心进一步膨胀,公然伸手向韩氏索要土地。韩康子意欲拒绝,段规劝谏道:“不可,智伯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向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韩康子觉得这办法可行,先受一点损失,避免同智氏交兵,又能挑起事端,派出使者送给智伯一个万家之邑。智伯一计得逞,满心喜悦,随即又向魏氏索要土地。魏桓子的本意当然也不愿意,谋臣任章说:“无故索地,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智氏之命不长矣!”他还讲了“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辩证思路,劝魏桓子不必为爱惜领地而单独与智氏对抗,一定要等形势变化到对智伯不利时再说。魏桓子听从了任章的劝告,也送给智伯一个万家之邑。智伯轻而易举得到两个万家之邑,如法炮制,向赵襄子索要蔡、皋之地。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伯当即率领韩、魏二氏,以三家的甲兵攻伐赵氏,意欲一举而翦灭之。赵襄子见形势于己不利,决定退守晋阳以避敌锋芒。晋阳就是为了防备不测而经营的,名义上收取的财赋虽少,却是最为可靠的固守壁垒。智伯率韩、魏二家围攻晋阳,鏖战3个月不下,又围困一年多未克。智伯眼见战事拖延两年而进展甚微,不禁焦急万分。他苦苦思索,终于想出引水淹灌晋阳城的计策。决汾水灌向晋阳,城中变为汪洋泽国,灶膛成了青蛙的家园,城内人们只好吊起锅子来做饭。粮食吃完,竟至“易子而食”,民无叛意,依然协助赵襄子坚守。智伯带着魏桓子、韩康子巡视水情,忘乎所以地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魏、韩二人听了这话,马上联想到自家的事,魏桓子想到汾水可以灌魏运城市,韩康子想到绛水可以灌韩临汾市。魏桓子用胳膊肘暗捅韩康子,康子踩了一下桓子的足背,二人心领神会,已包藏着反戈一击的杀机。智伯的臣属郄疵注意到一些端倪,提醒说:“韩、魏之君必反矣。”智伯不信郄疵之言,并且将他的话转告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以试探之。韩、魏二君当然矢口否认,还说这是谗臣替赵氏游说,离间三家的关系。郄疵想到个脱身避祸之计,请求到齐国出使去了。危城之中,赵襄子与张孟谈谋划,要策反韩、魏二君,张孟谈潜出城外,会见二君,说:“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他的说辞一针见血,直指二君的隐忧。于是三人约好日期,共谋智氏,这时智伯仍蒙在鼓里。襄子在夜里派出军卒杀死智伯守堤之吏,决开河堤,反使晋水冲向智伯军中。赵军从城中杀出,正面冲击智氏之军。智军为水所淹,已乱作一团,韩、魏二家又从两边夹击,大败智军,杀死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赵襄子对智伯怨毒最深,还把智伯的头颅涂上油漆,做了饮器。智伯的家臣豫让发誓要为智伯报仇,多次行刺赵襄子,甚至不惜毁容易貌,变为癞痢形状,吞下火炭弄哑了嗓子,在街市上乞讨为生,寻找机会仍没有成功,遭擒而死。晋哀公去世,其子柳为晋幽公,他毫无权威,非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见三家之君,公室只保留了新绛与曲沃二邑,其余的晋国土地全被三家瓜分。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战国由此起始。打那以后,韩、赵、魏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无视周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途径是战争。这个时期战争频繁,从前475年至前221年的255年中,有大小战争230次,西汉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翟璜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一跃为中原的霸主。李悝是重农主义的开山祖,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乡人的讥笑。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穆公疑。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后来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一直打到郑县。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创立武卒制,为抵御秦国的进攻,修筑了吴城。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率领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属于重罪。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法律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导致了战国长城的修建,秦、燕、楚、魏等国都修筑&;;限戎马之足&;;的万里长城。前354年,由于赵国夺去了魏国的附庸卫国,魏国就起兵伐赵,率宋、卫联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前往救援。孙膑认为魏国的精锐部队在赵,内部空虚,乃引兵疾走大梁,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备,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在河南长垣西南取得大胜,射杀其主帅庞涓。齐国攻灭被诸国垂涎的宋国,引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兵于前284年围攻,齐军于济西迎击却被联军重创,齐兵退守临淄,临淄被燕军攻陷,齐愍王出逃,辗转到齐的莒,楚军出兵佯称救齐,齐愍王被楚将淖齿杀害,城内军民奋起杀死淖齿,齐失七十余城,只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撤掉大将军乐毅。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公元前280年楚国逆长江上游攻秦,欲收回巴国旧地,结果遭秦反攻,楚国被秦军于湖北宜城东南大破,几十万军民被白起放水淹死,连首都郢也被攻陷,被逼迁都到陈,楚国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楚国又迁都到安徽寿县,躲避秦军,再也没有能力对抗秦国。前271年,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纳,出兵伐韩,切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韩欲将上党郡割给秦国,但上党军民不从,向赵国求救。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声援上党。秦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对峙,双方僵持达三年之久。秦施以反间计,使赵国以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同时秘密调来大将白起,长平之战以赵军惨败,四十万降卒被坑杀为结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前258年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信陵君也于后来率军于函谷关外大胜秦军,但这些已不足令秦国衰落。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前256年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赧王病逝,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河南巩义的东周公国,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原。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代表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十分少见的&;;百家争鸣&;;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并非实指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后人把这九家称为&;;九流&;;,&;;三教九流&;;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