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朝的包子就是正儿八经那种大个儿包子,规规矩矩十八个褶,讲究皮薄、个儿大、馅儿足、味道美,有肉馅儿和韭菜馅儿两种。
至于后世由包子演变出来的食物,灌汤包、生煎包、小笼包……目前还没有,也正是温雨的底牌所在,这里顶多有猪油煎的水煎包。
温雨之前给尚书夫人做过灌汤包,食客的评价就很不错。
这次,便也来个出其不意吧。
因着要食物匿名,温雨和张德敏要做的包子不得向任何人透漏,各自寻了个小厨房,连小厨都没带,自己备料蒸包子去了。
温雨挑选了最经典的豚肉馅儿,三分瘦七分肥,菜刀飞速剁成肉泥。
切好的的生姜末加入肉泥,生姜这种东西有人不喜欢吃,菜中遇见姜片和姜条都会挑出去,但切成末却不排斥,只剩提鲜的效果。
加入一碗清水,不停搅拌进肉馅中,这样蒸出来的包子汤汁充裕,美味多汁。
油盐酱醋加入适量,芝麻香油增味,最后撒入一大碗小葱碎,搅和均匀,肉馅便调制好了。
除了调制肉馅,温雨还打算再调一种韭菜鸡蛋馅儿。
韭菜鸡蛋馅儿比较好调,韭菜碎和鸡蛋翻炒至七八分熟就可以啦。
等到和好面,扯面剂子时,温雨留了个心眼儿,除了正常包子大小的面剂子,还扯了不少只有指头肚儿般大小的,这么小的面剂子别说包包子,连包饺子都显小了点。
大大小小的面剂子赶成薄薄的面皮,大的有手心那么大,小的约莫比铜钱大不了一圈。
但无论面皮是大是小,铺在温雨手心,塞上肉馅,几个指头翻花一般灵巧,就把一张圆圆的面皮捏成十八褶的包子。
包子珠圆玉润,像个弥勒佛似的挺着圆滚滚大肚腩,中间微微裂着小口,仿佛笑得裂开了嘴,这包包子的水平,怎么看怎么高。
小包子才是最考验人手法的,统共才铜钱般大小,要包上馅儿,捏出褶儿,馅儿一点不能外漏,褶子要支棱分明起来。
也就是温雨这种纤细的指尖,才能捏出这般袖珍包,换做张德敏那厚实的大手掌,那叫让张飞穿针,绝对做不了这种精细活。
拿这么小的包子跟张德敏比,起码在包包子的功底上绝对不输了。
大个儿小个儿的包子包好,大个儿的上笼屉蒸,小个儿的温雨则另有打算。
寻来一只平底大铁锅,烧热后刷上一层猪头,等油温变热,袖珍包整整齐齐铺在锅中,滋滋冒着香气。
不一会,底儿就被煎成了焦黄,起了一层脆脆的酥皮,上面的包子皮也逐渐变得金黄,看起来更加丝薄透明,隐约能看到里面的肉馅,仿佛浅浅一咬就能破皮。
锅底的油依旧浮着一层,温雨往里加入少量清水,让油花浮在水面上,水面刚好在小包子肚,这样随着加热,水分蒸干,油花就被上面的包子皮吸收进去,吃起来更香。